第一百五十章有问有答(1 / 2)
虽然朱炳文的提问没什么章法,想到哪儿就是哪儿,但这个问题还真的很关键,因为这次参加应聘的人中大多都是大学本科学历,研究生,硕士,博士也有不少,相形之下,连大专学历的都没有几个,虽说学历不等于能力,但学历至少能证明一个人曾经达到某一高度,假如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便很难取得面试官的信任。
好在这个问题李文博早已料到,替他准备好了答案,终究,在北京面试白领职位者低学历的人太少,想不让人注意都难。
“好的。”清了下嗓子,释天生开始回答问题。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生于天地之间,自出咕呱坠地之时,直到驾鹤西归之日便一直都在学习,学吃,学喝,学说话,学写字,学知识,学文化。所谓三人行,必有吾师。又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一个人无论怎样的博学多闻,也总会有他不知道,不了解,不熟悉的事情,所以,要想进步,要想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地充实自已,武装自已,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业大的学习就是这样,我希望通过在业大的学习掌握一些自已经前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的知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一点一滴的积累表面看来或许很不起眼,但水滴石穿,铁杵成针,没有平时的累积,就没有最后的成功。而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业大学习的原因。”
气贯长虹。
释天生是习武之人,身体好,底气足,这一串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台词由他口中说出真如黄河决堤,一泄千里,钱塘潮起,势不可挡,古文,排句,成语,典故,一个接着一个,把个朱炳文听得是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是什么意思?”把头偏向南怀仁,朱炳文小声问道,这倒不是他谦虚,而是他真不知道。
“这个,可能是说先到的人当老师吧。您接着再问。”南怀仁的学问比朱炳文好得多,不过他研究是是成功学,交际学,厚黑学之类的东西,比起李文博这种专门研究历史文物的学者专家那差得就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了,连蒙带猜,能说成这样已经很不简单了。怕说下去会露怯,连忙把朱炳文的注意力转开。
到了,朱炳文还是没有搞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有一点他倒是可以肯定:释天生的学问非常好,因为他说的自已都听不懂。
“咳,咳。”干咳两声,朱炳文稳定了一下情绪。“你觉得你自已有什么长处吗?”
也是常识性的问题。在各种教人如何应付面试的书中,这个问题几乎都有,对此,释天生也早已做足了功课。
“所谓的长处是相对短处而言,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并不是尺或寸本身的长短有所变化,而是要看其使用的地方,例如丈量土地,以尺来算非常麻烦,比不上用米,用丈,这就是尺的短。而如果测量手饰项链,寸可能还显得长了。丈量尺寸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没有谁是完美的,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都是相对的,而不论其长其短,都有可用之处,只是作用大小之别,就如一根象牙,在艺术家手中那是上好的雕刻材料,而在农户手中,可能只是一根木柴。所以,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我不清楚您是在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长短。”
反守为攻,看到朱炳文脸上冒出的诧异神情,释天生有一种痛快的感觉,此时他已经不把能不能通过面识放在心上,只想把那一个星期辛辛苦苦练习的东西都抖出来。
朱炳文真有点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