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3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2 / 2)

加入书签

这使太古老人头一回萌生出,自己或许打不过眼前男子的念头。他竟然心虚了!

圣蝎大帝只介绍了六圣王中的大法王,而另外五位,他则没有多说一二。

毕竟,六圣王存在的真实性,就连圣蝎大皇朝的老臣都难以考证。

就像大法王所言,六圣王是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的幕僚,平常不会参与朝中的权力斗争。他们会尽量避免自己的信息泄漏,从而更好发挥六圣王在军中的职能。

圣蝎大帝虽然没有逐个介绍六圣王,但他让六圣王的首席、无寿仙尊,作为六人的代表,与各国领袖打交道,就足以彰显六圣王的实力与地位。

涅槃老祖和圣蝎大帝,都是大法王的弟子,能与他齐名的另外五位圣王,再差也比涅槃老祖强。

强如涅槃老祖,都要向这六人屈躬卑膝。

圣蝎大帝介绍完大法王之后,便由大法王向众人,大致地概括了一下,另外五位法王在军中的地位。

圣蝎大皇朝有八百所向无敌的帝王军,而这八百帝王军,又可分为上位五百将士,和下位三百将士。

诗昆山战役出动的两百帝王军,以及追击秀桀军出动的百人帝王军,都是帝王军的下位将士。

在圣蝎大皇朝过去的军事演练中,三百下位帝王军将士,与一百上位帝王军将士对战,从未有过一胜。

换而言之就是,上位帝王军将士,比下位帝王军将士,强大了不止一星半点。

然后,负责统率五百上位帝王军将士的百夫长,便是圣蝎大皇朝的五圣王。

圣蝎大皇朝攻城略地,不得不动用帝王军时,通常都会交由下位的帝王军去处理。

人手实在不够了,才会调动上位的帝王军将士。

上位帝王军将士出动,并不代表六圣王会跟着出手。

至少荣汐帝后率领继宝国精锐,与八百帝王军交锋时,并没有遇上六圣王。

六圣王是圣蝎大皇朝的护国法王,只有到了皇朝危急存亡之秋,他们才会作为最后的手段,为皇朝化险为夷。

这就是为什么,焰灵大萨满会觉得,圣蝎大皇朝的六圣王,是坊间杜撰出来的神话。“呵,有意思。”荣汐帝后忍俊不禁,没想到圣蝎大帝,真藏有一手好牌:“哀家非常期待与中原大军再战之日。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定可以给中原势力,带来一

点小小的震撼。”

同盟国之间的信任危机,在圣蝎大皇朝的六圣王出现后荡然无存。

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答案其实都很简单,难的是知道答案后,如何将答案变现。

十三国同盟出现信任危机,无非是居车国和黄酆国都投敌,导致大家对胜利失去信心。

归根结底就是盟主国实力不够强,不能带他们装逼带他们飞,所以都疑神疑鬼。

只要圣蝎大皇朝够强大,让盟国觉得这条大船不会沉,十三国同盟能稳胜中原势力。还会有谁背叛盟友啊?

圣蝎大皇朝就像十三国同盟的担保人,他这个靠山靠得住,就不会有信任危机,他这个靠山不靠谱,盟友国看谁都像穷奸极恶。

只要圣蝎大皇朝足够强,就像大法王讲的那样……如果你们当中真有叛徒,那就让他说去吧。

虱子多了不怕痒,等十三国远征军拿下中原南境,背叛者绝无好下场。

黄酆国、居车国,胆敢背叛他们的畜生,统统都要清算!

换做是以前,荣汐帝后得知圣蝎大帝身边,有六圣王存在,她一定会焦头烂额,感叹天亡继宝国。

只要有圣蝎大皇朝一日,继宝国将永远寄人篱下,作为圣蝎大皇朝的附属。

但是,现在的荣汐帝后,却只想再看一次,中原武者陷入绝望的嘴脸。

就像抢占雷门道时,一众中原武者绝望的神情,那简直太滑稽了。

待十三国远征军与中原大军再战之日,她定要看到比那天更加精彩,中原劣畜们痛苦、无助、哀莫大于心死的面相。

圣蝎大皇朝固然可怕,但十三国同盟要是败北,后果将更加的不堪设想。

附属国和亡国二选一,荣汐帝后当然识时务者为俊杰,会老实的选择前者。

不吹不黑的说一句,十三国同盟要是连眼前这一关都过不去,继宝国就不可能会有明天。

再则是,只要圣蝎大皇朝足够强大,无锋上座给出的计策,成不成都无所谓。

成了自然万事亨通,不成也不要紧。

因为圣蝎大皇朝很强,哪怕不刷阴谋诡计,十三国同盟照样能战胜中原势力。

黄酆国背叛十三国同盟,确实让全军将士备受打击,但只要下一战能赢回来,圣蝎大皇朝的六圣王,能狠狠地浇灭中原势力的气焰,一切都会好起来。

几家欢喜几家愁,荣汐帝后、巴布巴德等真十三国同盟的人,看到圣蝎大皇朝的强援,自然是发自内心的振奋。

而太古老人、端木静女这两位伪十三国同盟的人,则开始忐忑不安。

尤其是南轩国的长皇女、端木静女,她由衷觉得,天宫鸢或许失算了。

天宫鸢肯定没有料到,圣蝎大皇朝内部,竟然潜伏着六名深藏不露的高手。

而且,六圣王的大法王,还是涅槃老祖与圣蝎大帝的师父,他的武功莫非会比古今强者更上一层?

周兴云要是在这里,能读出端木静女的心思,他肯定会摇着头辩驳,美女你的想法不对。你看看我,再看看我家的美女徒弟,是不是若有所悟呢?

师父未必比徒弟厉害,至少我真打不过朵儿。

当然,周兴云毫无疑问就是那个捡了狗屎运,明明在误人子弟,却阴差阳错,教出位高徒的庸师。拿他与圣蝎大皇朝的大法王相提并论,无疑是大法王被骂得最狠的一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