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一脉相承的认爹基因(1 / 2)

加入书签

&divid=&quotdevice&quotstyle=&quotbackground-color:#c0d16d66font-size:16pxborder-radius:10pxpadding:010pxcolor:#957575text-decoration:underlinefont-family:fangsong&quot&gt&/div&gt

王建这个人,可以说正是上天赐给半岛之地的天生英雄。

没有他在公元十世纪来的这么一出,朝鲜半岛大概率就是那么分成三四块一直乱下去了。

没有王氏高丽,后来的李氏朝鲜根本无从建立,既没有法理,眼光也达不到。

因为在此之前,半岛北部先是属于箕子朝鲜,后属于卫满朝鲜,再之后是汉四郡,是高句丽,跟南边的半岛三韩,压根就没什么关系。

就算新罗,也最多不过推进到了大同江南岸,并未全有半岛之地。

唯有王建,这个自称汉人豪族乐浪王氏后人的枭雄,在一统半岛之后,将视线投向了北面,并且开始迫不及待,为整个半岛上的人,认一个爹。

甫一建国,王建立刻就北巡,将平壤升为西京,对左右常言‘东明旧壤为吾家青毡,必席卷而有之。’并立刻改国号为高丽。

所谓东明,乃是高句丽人传说中祖先的名字,王建此语,是把一百多年前早就消失在风烟之中的高句丽,给拉了出来还了魂,给半岛这群杂交融合的民族,找了一个还算有些威风事迹的爹。

高丽与高句丽,实际上就是一个词,只是翻译稍有不同而已。

至此,一千多年后,南北棒子朝中国人扔的最恶心答辩,就此产生。

某些东西,比如认爹和偷文化,还真是有传统的啊!从这方面说,王建也才是棒国民真正的文化祖先。

但王建同时很清楚,高句丽这个名字,可不是那么好往头上戴的,搞不好是要招来雷霆怒火的。

于是在给后唐的贡书中,他说自己是辽东豪族乐浪王氏的后裔,祖上来自江淮。

这使得后唐朝廷信以为真,诏书赞他足显鹊巢之美,这是称誉王建以汉人的身份一统半岛为王,认为他为汉人鸠占鹊巢值得称赞。

而在国内,为了稳定民心,打造认同感,王建则以高句丽遗民的身份自称,还说他的祖上娶了李正已的女儿为妻。

李正已就是正统的高句丽遗民,祖上当年被举族被迁到山东,到了李正已之时开始崛起,其中李正已、李纳、李师道父子孙三代长久占据淄青平卢节度使之位,还自称过齐王,因此在半岛极为有名。

王建没法姓李,于是给自己找个还算有传续的外祖家。

在这种情况下,经过王建父子的拼命遮掩,哪怕王建才死二三十年,但他们的祖上到底是谁,已经说不清了。

王建有可能是汉四郡汉民后裔,也有可能是渤海、獩貊、三韩人,但有一点能肯定的是,他是一个知道该怎么生存下去的枭雄。

既然自认是高句丽后裔,那么往北发展夺回辽东,似乎就成了理所应当。

王建也确实这么做的,在他立国之后,本来已经被女真人占领并荒废的平壤等地逐步得到重建。

他从半岛南部迁移十几万百姓到这里实边,并将弟弟王式廉调到平壤担任西京留守。

王式廉到任后,积极组织恢复生产,在平壤北面的大同江沿岸修复新罗时期的浿水长城,并修筑了十几个占据险要的堡镇,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慕容信长准备去进攻的安北府。

安北府,在后世的朝鲜介川市附近,是朝鲜最重要的无烟煤产地。

介川的介,其实应该是这个价,也读介,跟价值的价同字不同音,意思是非常大。

所以价川,就是非常高大的山川交汇处,而具体所指,就是安北府西北的狄逾岭山脉和妙香山脉。

其中狄逾岭山脉的名字,在后世被很多人翻译成中国强盗翻过的山脉,这是不准确的。

因为历史上朝鲜一直以小中华自居,对于半岛北边的女真、獩貊等族群一贯是非常鄙视的,是用狄夷贼虏来称呼他们的。

狄逾岭这三个字的来源,不是什么中国强盗翻越的山脉。

而是因为当年的契丹、真女真金国、假女真金国但凡强大后,都喜欢翻过这道山脉去痛打朝鲜人,所以就有了狄逾岭这个名字。

这个狄,虽然也是中国人,但更具体一点,应该是指中国的辽东各族。

而这次慕容信长所率的主力,也是顺着大宁江,翻过狄逾岭这条道南下。

王式廉这个人,那是很有眼光的,这从他倾尽全力来建设安北府就看得出来。

其中安北府城被狄逾岭山脉和妙香山脉夹在中间,顺着妙香山脉奔腾而下的清川江,又成了安北府城天然的护城河。

这使得安北府城不但可以躲在大河背后,还卡住了两座险峻山脉通往平壤的几乎唯一通道。

三月二十二,慕容信长议定进军路线之后,大军就分三路出发。

其实在安北府以北,王氏高丽都建立了许多小型的砦堡。

他们甚至趁着周辽大战的时候,攻占了定安国的一小块地盘,大言不惭的设立了一个平虏镇,是清川江上游的关键据点。

搞得好像他王氏高丽不是虏一样。

不过眼光虽然有了,但是实力差的还是有点大。

这个平虏镇砦堡中只驻扎了一百五十名士兵,其中还有数十人事当地山林中的女真人和渤海人。

当然,平虏镇最大的作用不是防御而是示警,因此也配备了十匹快马。

在发现周军大举南下后,平虏镇镇将立刻让数名塘马骑上战马朝下游狂奔,然后又命另外几名士兵攀上山腰点燃狼烟。

但王景早有准备,在大军到达之前,就遣其子王廷义率一百骑先行,麾下骑兵都是河西龙马,爆发速度远胜这些半岛山地马。

结果就是报信的塘马,被王廷义手下骁骑追上乱刀砍死。

往山上攀爬的士兵,被十几个女真勇士在林间抓住一一杀死,没有一个人成功登顶点燃狼烟。

王景皱了皱眉头,把向训招来说道:“没想到此处也有砦堡和狼烟,看来王式廉确实是个人才,虽然他已经病逝,但留下的这套沿河防御体系,仍然可以发挥作用。

若是我们依照正常速度顺水而下,恐怕到了安北府,高丽大军就已经准备完成。”

向训点了点头,“王公是想让某率轻骑日夜兼程南下吗?”

“没错,大王走的是大宁江,虽然水流平缓,但江水不深,不可能所有人都顺江而下,大部还是要翻山越岭,其后还要渡河而过,肯定比咱们慢,所以只能我们先行一步。”

说着,王景用几个小石子摆出了安北府周围的地形态势,“据线报消息,清川水绕安北府城而过,北、西两面城墙距离河岸不过二十三步,大军无法立足。

唯有南面有一沙滩甚为广大,可扎营千余人,星民可率千骑先行抢占此处,护着河上浮桥,以待大军到达。”

这安北府城,最大的倚仗还是清川江,府城背靠大山,三面环水,除开南面以外,根本无法在靠近安北府城的江畔立足。

若是占不住南面这一大块沙地,那么就只能硬啃水面有两百多丈宽的清川江。

向训听完没有迟疑,直接把手一拱,咬着一个干饼子就下去挑选精锐去了。

安北府虽然听着名字听霸气,好像是大唐的安北都护府那种,但在此时的王氏高丽来说,安北府基本就是国土的最北端,不是什么好地方。

地理位置虽然重要,但人口很少,周围几个州加起来也只有百姓一万多户,总共七八万人而已。

所以在实际上,安北府是一个纯军事的堡垒,驻兵三千,官兵家属七八千人,总计万人左右。

周围的田产,也基本都是驻兵家属在耕种,补给则几乎完全依靠西京平壤供给。

安北府的镇守别将,乃是王氏高丽的开国功臣,外戚,如今高丽大王王昭能上位的关键支持者朴守卿的次子朴承景。

这位虽然不是什么二世祖,但肯定也不是一个谨慎持重的守将,甚至他连兢兢业业都算不上。

至少王式廉精心设计的清川江示警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严格军律,朴承景都没有认真执行。

向训从清川江往下,一路打破沿途高丽军寨,擒杀各地负责示警的军将的同时,还能日行百里。

等他冲到距离安北府不到二十里的地方时,安北府的高丽守军仍然没有收到示警。

向训当机立断,本来王景给他的任务,是要他占据城南的沙地,守住浮桥,避免大军到了无法渡河,但眼见高丽守军疏忽至此,他看着身后的千余将士大声说道:

“吾等在中国时,随圣人和大王征讨四方,北国精骑、江淮劲卒皆不能胜我,今到此海东蛮荒,怎能反而失了锐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