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节 风火燎原(2 / 2)
最初几次轰炸,美国本土的防空力量还没有调整过来,轰炸机的损失也不大。从九月十七日开始,美军出动了大批战斗机拦截轰炸机群,而且主要就是在墨西哥湾上空进行拦截。避免让轰炸机群飞到美国本土上空。这也就迫使罗云冲在九月十八日紧急部署了护航战斗机。并且在接下来的几次轰炸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美军也不笨,在现对方出动了护航战斗机,而且摸清楚了护航战斗机的最大作战半径也就只能到墨西哥湾北部之后。美军收缩了防空圈,将拦截线设在了本土南面的海域上空,这样护航战斗机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从九月二十七日开始,轰炸机地损失率迅攀升,在十月三日轰炸蒙哥马利的行动中,出动的219架轰炸机被击落了33架,其中25架被战斗机击落,损失率高达156。罗云冲不得不紧急叫停,接下来好几天,轰炸机群都没有出动。
当时。唐帝国航空兵已经有了丰富的战略轰炸经验,而在以往地轰炸中,有无战斗机护航,轰炸机的损失率很有可能相差十倍以上。也就是说,护航战斗机的重要性甚至不压于轰炸机。如果从飞行员的士气角度考虑的话,护航战斗机就更为重要了。当时很多轰炸机飞行员都承认,在有护航战斗机的时候,他们不会畏惧敌人的防空战斗机,可是如果没有护航战斗机的话。很多飞行员甚至认为他们不可能回到机场上。可想而知,如果连飞行员都感到害怕了的话,那么轰炸还会有什么效果呢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办法,一是夺取前线机场,让护航战斗机靠前部署,这样就能缩短护航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二是研制航程更远地护航战斗机,以满足全程伴随护航的需要。三是用其他的办法来提高现有战斗机的航程。
如果继续以尤卡坦半岛为基地的话,那么第一个办法几乎不可行。墨西哥湾里面没有可以建立机场,部署护航战斗机的岛屿,特别是在靠近美国本土的北部海域,更没有合适的岛屿。而古巴西部地区还在美国的控制之中,如果将战斗机部署在古巴地东南部地区的话,护航战斗机的航程仍然不够。
第二个办法也比较麻烦,虽然战时体制可以加快新式战斗机的研制度,但是不管怎么样,研制一种优秀的战斗机,至少也得花上一年的时间,而在一年之后,恐怕就不需要航程更远的新式战斗机了。因此,当时罗云冲不可能得到新式战斗机,仍然得在海航与6航里大规模装备的战斗机身上想办法。
当时,帝国的好几家飞机厂也在设法解决这个难题,而且提出了很多在当时看起来极为荒谬,也不可能成功的方案。比如,为战斗机在空中补充燃料。
这个方案是由成飞的工程师先提出来的,既然战斗机可以在地面上补充燃料,那为什么不能在空中补充燃料呢而且燃料本身是液体,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只要将管道从另外一架飞机接到战斗机上去,就能够为战斗机在空中补充燃料,从而提高了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从理论上讲,这是完全可行的。在28年中期,成飞就用两架运输机先做了试验,从携带燃料的运输机上释放出一根橡胶管,然后又接受燃料的运输机接住这根管子,再将燃料送到后面的飞机上。实验很成功,可是难度却相当大,而且当时还有很多其他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比如高压空气汞的体积难以缩小,而且功率不够。管道很容易破裂,且后面的飞机不一定能够接住管道,就更别说只有一名飞行员的战斗机了。还有,没有任何现成的加油机,改装别的飞机很麻烦。最大的问题还是安全,如果管道在空中破裂,或者是断裂,缠住了螺旋桨的话,那就将机毁人亡
直到战争结束,空中加油仍然停在试验阶段,直到战后,当喷气式飞机逐渐成为了主流后,空中加油技术才得以迅猛展。而且,这成为了后来空军力量的倍增器,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空中加油之外,还有人提出用轰炸机拖带战斗机,或者是将战斗机挂在轰炸机的机翼下,到了战场上空后,再释放出去,完成战斗后,战斗机再与轰炸机在空中会合,返回机场。当时,这是最受到重视的方案,罗云冲甚至专门组织人员去研究可行性,6航也在后方组织了大量的测试,好几架飞机制造厂都参与了这个项目。可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不管是拖带,还是挂载,都不可行,因为轰炸机所产生的扰流会严重干扰战斗机的稳定性,而且在空中对接极为危险,连优秀飞行员都难以完成,就更别指望普通的飞行员了。
当然,不管是哪种办法,当时都不可能立即派上用场。也就是说,罗云冲必须得转移轰炸机的基地,尤卡坦半岛并不是适合部署战略轰炸机的地方。而且美国南部地区的目标价值也不大,重点应该是美国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将轰炸机部署到古巴,是必然的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