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入宫参选(1 / 2)

加入书签

家中无大儿,静宜无长兄。为了使家族荣耀,董静宜成为父亲的最大筹码。董氏一族发扬光大的重任压在她一个小女子的肩上,她早就听说过后宫的黑暗,其实她不愿进入皇宫参选嫔妃,与其在争斗中生活,不如嫁的一介平民来得安逸平静。

今夜是她参选嫔妃的最后一晚。不知明日等来的会是什么?入选就会永远成为皇上的女人,静宜本无心入选,心中向往嫁与世间能与她白头到老,永不分离的男子。礼贤皇帝虽为一国之君,但他的嫔妃众多,要想一心待她,实属无稽之谈。带着沉重的担子,她进入了睡梦。在睡梦中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她落选的愿望在梦中得以实现。

礼贤五年四月二十是她入宫选秀的日子。清晨,一缕阳光照进她的闺房之中,红杏昨日守夜,红杏见静宜起床,道:“小姐,今日你起床怎么这么早?”

静宜道:“是啊,我哪敢不早点起来呢?我就怕一会娘亲来,又在我耳边开始唠叨了。”

红杏笑笑,马上端来了清茶为她漱口用,漱口之后,为她开始对镜梳妆,梳妆的同时对她道:“小姐,你真美。”

她害羞道:“你惯会取笑我。”

红杏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来她家服侍她了,红杏的年纪比静宜小三岁,因此她们如同姐妹一般,红杏虽是静宜的丫鬟,但却和府上其他的下人不同,只要静宜有的,静宜也会送给她一份。梳妆完毕,红杏又为静宜端上早膳,早膳极为丰富,有八宝小菜、南瓜金粥、左家小饼、牛肉丸子汤等。红杏道:“小姐,你慢慢吃。”

她低头吃着早膳,静宜的娘亲走进屋内,在她旁边对她说:“静宜啊,今日参选一定要给咱们董氏一族争气啊。”静宜应声不语,只是点点头。

娘亲又在她旁边千叮咛万嘱咐,静宜实在无心听许,便对娘亲说:“娘亲,女儿已将您的话牢记于心,娘亲放心便是。”

静宜穿上府里新做的衣服,衣服面料用的是珍贵的湘绣,紫薇花样的锦绣图案,华而不俗,淡淡的胭脂均匀地涂在白嫩的皮肤上,浅浅的两抹腮红,使整个人看起来越发娇嫩。简单地在头上戴上两只金镶玉材质的梅花簪,簪子上以红色的流苏点缀,两颗珍珠耳坠嵌在双耳唇上,轻轻地抿一口红色口脂,静宜在红杏的伴随下走出房门,迈着轻盈的脚步踏出了府上的朱门。

红杏服侍她上了马车,红杏在她旁边一会儿递水,一会儿补妆,忙得不可开交。静宜本无心入选,参选也只是想走个过场罢了。于是,她便把头转向车窗外,窗外景色如画,新鲜的空气让人吸入一口顿感心旷神怡,温暖的阳光洒落在脸上,心头浮现一层暖意。

晌午时分,太阳高照,洒落在大地上黄金般的粉末,闪闪发光。她们来到这雄伟威严的紫禁城。正阳门下,一群侍卫看守城门,进去的秀女都要将请柬交与他们,车夫在正阳门下停下马车。在红杏的搀扶下,静宜下了马车,路途有些颠簸,她略感疲惫。

“你是京城科考官右侍郎董泽安之女董静宜?”一个侍卫接过她的请柬问着。

“是,正是我。”静宜回答。

侍卫上下打量着这个明媚的女子,说道:“好,你进去吧。”侍卫说完打开了正阳门的城门。

她们穿过正阳门往里走着,进入正阳门,前面便是承天门,承天门后面依次是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再往里面走着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四重城。因今日是皇上亲自挑选秀女,入选的秀女都是皇上的嫔妃,嫔妃不同于皇后,所以她们这些秀女不能走承天门的正门,要从承天门的偏门进入皇宫,有几个嬷嬷在承天门的正门前等候,看见董静宜到了承天门的正门,一个嬷嬷便上前问道:“姑娘,不知你是哪家的秀女?”

静宜彬彬有礼地回答:“嬷嬷,我是京城科考官右侍郎董泽安之女董静宜。”

嬷嬷道:“我是宫里的陈嬷嬷,请姑娘随我来吧。”

嬷嬷走在静宜前面指引她走到承天门的偏门,嬷嬷带着她们从偏门往四重城内走去,一路上,嬷嬷与她们闲谈着,她感觉自己走在这紫禁城内就好像一只青蛙,头上的天是四方的,脚下的路是四方的,深红色的宫墙也是四方的,她这只“青蛙”被四房的物体包围着。

“到了,姑娘。”陈嬷嬷指着大殿说着。

“嗯,谢谢嬷嬷了。”她回应着,不时用眼色告诉红杏给这位嬷嬷一锭赏银。

红杏看到静宜如此,便拿出银子递给嬷嬷说:“一点敬意,还望嬷嬷收下。”

“这可如何是好?”嬷嬷边说着如何是好,边两眼放光看着银子。

静宜见嬷嬷这般样子,道:“嬷嬷辛苦把我们带来,这点小钱给嬷嬷买茶吃的。”

“那我就收下了,以姑娘的美貌,肯定能入选。”嬷嬷一脸喜悦的称赞,并收下了静宜的赏银。

选秀的大殿就是政议殿,大殿门前已经有几个衣着鲜艳,明媚夺目的女子。今年参选者佼佼者众多,董静宜在他们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相较于她们,静宜更像一片绿叶作为陪衬,看着这个情形,静宜心中欢喜,如此一来,选不上是肯定的了,选不上才是她想要的结果。

红杏递过一碗茶水道:“小姐,路途曲折,小姐身子弱,肯定吃不消的,喝杯茶水解解渴吧。”她接过茶水一饮而尽,口渴之意瞬间减半,只听得红杏又道:“小姐今日比往日更加明艳许多,相信小姐一定能入选,为董家扬眉吐气。”

她轻轻地用手捂住红杏的嘴巴,小声对红杏说:“这里是皇宫,不要乱说,免得招惹闲话与麻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