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废帝(1 / 1)

加入书签

袁绍离开显阳苑后,准备立刻返回府上通知叔父,董卓居然倒行逆施,想要擅自废立皇帝。转念一想道:“我只是袁家庶子,如今得罪董卓,他必然不会善罢甘休,袁府不能回去。我们袁家主要经营的是洛阳和汝南老家,大哥袁基是洛阳的负责人,汝南老家这些年一直是袁术在负责联络管理。而河北之地虽然不在我们袁氏的掌控之中,却是光武帝龙兴之地,幽州突骑更是被光武帝誉为天下最强之兵,河北之地与洛阳相隔黄河,即使董卓老贼控制中央,也拿远在河北的我毫无办法。”袁绍想明白后,就把朝廷所颁官印挂在东门上,迅速离开洛阳,向冀州方向奔去。…………显阳苑内,面对不识抬举,愤然离开的袁绍,董卓自然暴跳如雷。不过董卓忌惮于袁氏四世五公的影响力,自己又曾是袁家故吏,并没有当场抓捕袁绍,而是任其离开。但是却下令文书,令抓捕袁绍。这时,校尉伍琼进来劝董卓道:“古今废立大事本就罕见,袁氏一门以汉室忠臣自居,袁绍一时之间自然无法理解董公的苦心。通缉袁绍,只会适得其反,逼得太急,势必激起事变。袁氏四世五公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他以董公废帝为由,联络各地豪杰,起兵反抗,天下必然云集响应,各地军阀也会乘势而起,那时候董公必然成为众矢之的,关东之地未必能保得住。不如封他一个小小的郡守,以示董公以德报怨之心,他必然庆幸免罪,感念恩德,不敢造次。”董卓沉吟许久,点点头道:“伍校尉说的有些道理,你觉得封他到哪里比较合适?”伍琼因为私底下和袁绍互为奔走之友,想暗中帮其一把,但是又畏惧董卓的权势,稍加思索后,便道:“冀州渤海郡,相邻大海,人烟稀少,袁绍即使在此地任职,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董卓大喜,立即打发伍琼去寻找李儒,让其帮忙颁布旨意。伍琼离开后,董卓又派人请来太傅袁隗,直接说明原因,准备废掉皇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意外的是,太傅袁隗并没有拒绝,反而平静的道:“既然仲颖执意如此,老朽也不便多说,就依你之意行事。虽然当今陛下才疏学浅,却并没有暴乱之举且刚刚继位一日,还请仲颖勿伤他性命,”“自然如此,老臣乃是汉家臣子,怎么会乱杀皇室?”董卓大笑道。…………两个时辰后,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百官畏惧董卓的兵威,皆不敢不到。刘辩此时也坐到龙椅上,知道自己目前无力反抗,因为没有兵权,兵权皆在董卓手里,形势不如人。原本汉灵帝时期朝廷中央的军队由北军、南军、羽林军,虎贲军组成,之后朝廷又设立西园八校尉成立西园军。

北军这些年在皇甫嵩等人的率领下,一直在凉州平乱;羽林军也在各地剿匪,平乱群盗;西园军成立不久,人数本就不多,在这次宦官诛杀大将军何进的内乱中几乎死伤殆尽。而南军和虎贲军都属于禁军,掌管皇城的防卫,一直掌控在何进手中,何进死后,董卓进京,大部分都被董卓接收,只有小部分,像虎贲中郎将袁术掌控的一部分虎贲军还在他手中。刘辩可以说刚继位的自己完全没有兵可用,如果给他数年时间,他有把握将军权重新掌握,奈何董卓这贼子不讲武德,自己继位第二日,就准备废帝。现在唯一属于自己的军队,就是还在皇长子时期,自己招收的两百余名死士。仅凭这些死士,完全无法扭转乾坤,刘辩内心复杂,原本以为自己是穿越者,乃是天命所在,没想到还是难逃被废的命运。不过,自己也是有所准备,能否最终保得性命,还是要看天意,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见董卓站到大殿中央,并没有向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行礼,而是自顾自的说道:“汉室衰微,群盗四起,民不聊生,皆乃皇帝荒y无道,横征暴敛,祸国殃民所致。陈留王刘协秀外慧中、天资聪颖,有古来大帝之资。我欲效仿伊尹、霍光之事,废掉当今皇帝,另立陈留王为帝,谁敢不从?”百官面面相觑,慑于董卓的兵威,皆敢怒不敢言。刘辩见群臣不敢说话,却佯装大怒道:“荒谬!朕继位不过两日,群盗四起,民不聊生难道昨日才开始的?荒y无道,横征暴敛,祸国殃民更是大谬,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哼,陛下才继位两日就弄得宦官和外戚自相残杀,大将军何进更是因此而亡,难保不是因为陛下想要拿回大将军的权利,而指使宦官刺杀大将军。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当年韩信被诛的事迹还历历在目。”董卓煽风点火的说道。此时,何进原来的部下都露出狐疑的脸色看向皇帝。董卓见无人应答,又立即朗声道:“从前霍光定决议,田延年按剑监督,有敢阻碍方针大计的,都以军法从事。”尚书卢植反驳道:“太甲(商朝第四任国君)即位以后昏庸无能,吕邑王罪过有一千多条,所以才有废立的事,而且群臣无一不服。当今皇上尚且年轻,仅仅继位两日,行为没有不当之处,不能和以前的事例相比。”董卓大怒,拔剑欲杀卢植,伍琼、周毖急忙劝阻道:“卢尚书乃汉室忠臣,有大功于天下,不可杀也。”与董卓交好的议郎彭伯也赶紧出来劝阻道:“卢尚书是海内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杀他,天下人都会震惊失望。”董卓于是下令免去卢植的尚书职务,卢植见事情不可挽回,对高坐于上的皇帝刘辩连续跪拜三次后,老泪纵横道:“陛下保重,老臣如今身体不适,请求告老还乡。”刘辩脸色复杂,汉室倾颓之下,却只有卢尚书一人出来力保自己。于是,温和的说道:“卢尚书今日能不畏强权,挺身而出,朕永远不会忘记今日之恩情。希望卢尚书回乡之后还能着书立说,名扬后世,保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