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1 / 2)
之前的两场捷报,刘彻第一次是遣官,由太常主持,第二次夺地在战略上极为重大,是刘彻亲自去告祭,而这些戎捷带回来,按理说是要准备献俘之礼,只不过,它通常和军队奏凯归来一起。
整个过程,是取得胜利的将军率领军队归来,乐队一路吹吹打打,高奏凯乐,等到了国都城外,天子亲自到郊外迎接,然后去太庙祭告先祖,最后再献捷。
重大、涉极多人的场合,走完整套流程才能体现重视,增强群体的凝聚力,这不仅是对卫青,更是让这支决胜之师人心向刘的重要手段,但现在有一个麻烦的问题摆在了刘彻面前。
戎捷已经到了,可为了防止匈奴人反击以及处理那些后续,卫青的军队此刻还在边郡驻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倘若明年春再打起来,那等多久才能告祭先祖和献捷?
其实,卫青的军队并不适合长久驻扎在边郡,毕竟本应该由南方运过来长安给他们食用的军粮,再往边疆运输,损耗太过于庞大,在匈奴人基本上不可能反攻的情况下,再守着着实有些浪费,更不要他出发的时候还在秋季,天气没有那么寒冷,所以穿的都是单衣,现在已入冬,哪里有冬衣御寒?再冻下去,肯定要出事,于情于理,卫青都该带着军队尽快返回。
但偏偏边郡的事情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自确定卫青已经占据阴山以南的河谷地带后,主父偃等人就已经开始上书要在这些地方设置防线,包括不限于发劳役建造长城,迁民建郡等等,前期的准备也已经开始,但具体的去负责此事的人却一直未曾定下。
原因也简单,苦啊!
虽说建造边防长城很重要,但这件事本身和律法中针对罪大恶极犯人的‘流放边疆’没啥区别,缺少物资都已经算是简单的了,更难的是很大可能性会遇上匈奴,自然谁都会拿它当烫手山芋,跑的一个比一个快,生怕落在自己头上。
这就导致了偌大的朝堂之上,竟挑不出个合适的人来。
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人要找,肯定是能找到的,主要是时间赶的太紧,毕竟从卫青捷报送到,大家重新总结现有资源商议争论接下来的总路线,确定各官署所能够提供的资源,以及选择最后总负责人这么多事,才用了一个月出头,这在封建王朝的效率中几l乎快成了闪电,要放在明朝,保不齐半年都没起步呢。
将魏裳的上书再看了几l遍,思索过后的刘彻终于下了决定。
“罢了,就让她去主持此事。
第405章 起飞与隐忧
对于没有上层关系,没有父辈遗泽,情商虽高,但底线低不下去,无法什么都抛掉舔上司,甚至不惜做些脏事的人来说,想升职加薪,能依仗的,也就只有自己的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