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一人一炬,寄情于山水之间(2 / 2)
“换哪种方式我都相信您”
“不怕我给你砸了饭碗”
“您是谁,什么时候砸过人饭碗,别说还是您儿子”
“少给老子贫,我想这样做,你看看怎么样”,东方燕把自己的想法给儿子阐述了一遍。看到老爸年过花甲之年,对工作仍然抱有热情和冲动,依然激情四射。他很开心,觉得老爸的想法很好玩,表示全力支持。
说话间,婆媳二人已经把午饭整好,端上桌。父子俩心情正好,就象征性喝上一杯,酒不多,关键是仪式感。
饭后,祖孙三代,一家五口去了白洋淀。此时的白洋淀不同于春日。有诗云,“春去苇叶青,秋来芦花白”。入秋后的白洋淀,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百里苇海一片金黄,芦花纷飞,鸭鹅成群,莲菱遍布,游客乘船穿梭其中,渔歌唱晚此起彼落。尤其是近黄昏时,落日照射在水面之中,颇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画面,唯美而浪漫。
看着此情此景,东方燕感慨万千,从事这一行至今,火炬传递大都在白天,而且大多上午开始,中午前就已匆匆结束。而神州大地,美不胜收,一个上午怎能尽情展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落日之美,“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月色之美。每当看到那么多火炬传递的经典画面,例如新世纪初的悉尼奥运会,夕阳西下,一名火炬手手持火炬,独自骑着骆驼,漫步沙滩之上。一人一驼一炬一夕阳,逐渐远去的背景,让人想起“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古代侠客,仗剑走天下,此地无声胜有声。或者北京奥运会时,一片竹筏泛舟于黄河之上,火炬手与两名护卫队员、一名船工立于其上,身后是滚滚黄河水,淘尽天下多少英雄。没有铺天盖地的景观物料,没有领导们的冗长讲话,一次小的特色传递,一张照片,一段视频,转发无数,吸引无数到此一游。时代不同,国情不同,思维习惯和做法也大不同。
在国内的早期全运会,北京亚运会及奥运会时初期,也曾多次出现夜间传递,如四运会时,圣火抵达上海后,无数国人在夜间追随火炬的指引,遍及上海大街小巷;而雅典奥运会北京站传递结束时,抵达颐和园时也近黄昏。后来因为规模限制,为避免麻烦,大多数组委会和传递城市提倡高效率,速战速决,除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钢园区曾组织晚间传递等极少数案例外,大多一刀切的集中在白天完成传递,而且集中在市区为主。东方燕一直提倡特色传递,曾屡次提出具有针对性、创意性的传递方式,偶有实现,但大多未能如愿。
听着父亲诉说的遗憾,东方祥云有所感触。专门提起这次亚运会火炬哈尔滨站,在滑雪场的高山滑雪和跳台滑雪等特色传递,觉得挺有意思,这种创新也是他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为了把2048年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做出特色,更加精彩,他们团队反复查阅以往火炬传递的经典案例和精彩瞬间,研究怎样玩出新花样。以雄安为例,白洋淀是他们重点考虑的地点,如何展示白洋淀人、水、鸟、鱼和谐共生,而不是简单的从岸边跑过,这很难,但是他们一直在努力。对于他们的想法,章部长和素主席等也积极支持。
对于父子俩的聊个没完,婆媳都已习惯,泛舟在湖上,她们喝着茶,一边尽情享受美景,一边拍着照打着卡,而东方晓则不断试图趴在船沿,去扑棱那个水。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加上入秋的天已经微凉,一家人也很快尽兴而归。在附近找了一家老店,吃了一条据说是来自淀里的大熏鱼,送二老回家后,一家三口则折返回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