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节(1 / 1)

加入书签

道歉信写完之后凯利立刻用手机打了一个长途电话,打给了《自然医学》的责任编辑费里斯。

“费里斯。”凯利说道:“我刚刚撰写了一封道歉信,已经传给你了,决定不发表《红螺菌及蓝细菌经基因剪切后以电荷作用取代光合作用,在生物机体产生氧气于生物体需氧联合机制的探究》这一论文是我最错误,也是我们整个编辑部的最大错误。”

“在刊发论文的同时,在头版头条刊发这一篇道歉信。这件事我也用邮件征求了编辑部其他领导的意见。”

费里斯一下就激动了,因为这篇论文他印象十分的深刻,觉得论文的内容严谨逻辑点完全闭环,是绝对能够改变整个人类生物医学史的科研论文。

但是无论是凯利也好,还是编辑部的其他高层也好,都认为这一篇论文是垃圾。

现在,也算是拨乱反正吧。

费里斯赶紧说道:“最新一期的《自然》要在三天之后的4月底刊发,我这边会加紧完成排版。”

随后,凯利有立刻给自己的妻子和母亲打电话。

“赶紧包机(有生命和医疗设备),从伦敦前往燕京的飞机,趁着父亲的情况还比较好,立刻到燕京。”

这一下妻子觉得凯利疯了,燕京多么可怕,怎么能来?

猛然一波影响力

凯利的妻子当然很是担心。

毕竟西方媒体对夏国的报道几乎都是负面的,似乎现在你踏入燕京基本上半条命就没有了。

凯利这段时间在燕京,妻子每天都担心得不得了,几乎是每天都会有一个电话,每天都在祈祷丈夫平安,希望丈夫能够早日归来。

现在好了,凯利非但不回英国,反而准备采用包机的手段将父亲送到燕京去,这不是找死吗?

凯利当然很清楚妻子的担心,但现在的情况是老爹在英国必死无疑,到燕京还有一线生机。

凯利已经动用了自己在燕京的一些关系,希望能够得到治疗的机会。

就算是该治疗方法没有经过欧洲相关技术标准的许可,他也愿意成为第一个尝试的家庭。

凯利用很严肃而又着急的语气对妻子说道:“夏国已经研发了联合菌落支持人类供养需求的治疗技术,能够保证患者在肺部全部失去功能之后,依旧能够通过血液吸收菌落产生的氧气和保证生命活动。”

“他(凯利的父亲)要是继续留在英国,那么等待他的必定是死亡,如果能够到燕京,还能够有治疗的机会。”

“你担心的是到了燕京之后,是否会感染?但是感染也不过是失去肺部功能而已,而他已经失去大部分的肺部功能了。”

凯利的妻子一下就沉默了,觉得丈夫说的很有道理。

父亲的目前病情处于逐渐向下滑坡的趋势,很有可能会随时没命。

在家必定是死,去燕京可能还有希望。

权衡之下,凯利妻子征求了父母的意见。

老凯利也不过六十多岁,他想活着。

老凯利勉强露出微笑,对家人说道:“我现在躺在床上完全没有一点生活质量,与其这样等死,不如去燕京试试运气。”

老凯利本身可不是相信夏国人的医疗技术,而是相信自己的儿子。

在老凯利的坚持之下,家人寻求包机,并且在私人诊所医护人员的护送和设备维持之下,筹备前往燕京的事宜。

还好,凯利一家人原本就是经商,再加上凯利的老婆是议员,家底丰厚,而且有强大的人脉,很快就落实了包机事宜,并且准备三天之后前往夏国。

当天,全球的媒体都疯狂报道了李婷接受联合菌落治疗之后被救治成功并且新闻。

这一消息引得全球特别是医学界的震动。

克拉夫兰诊所,凯尔卡森手中有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米国权威机构的最新一期报纸。

在头版头条,都是报道李婷被救治成功的消息,并且将其称为人类医学市上的奇迹。

《纽约时报》:夏国的李婷可能是人类历史有史以来,第一个失去肺部之后,依旧能够健康生存的人类。该手术完成之后,肺部或许成为人类非必须的器官之一,该案例值得全球的医学专家研究,甚至对人类进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但是《纽约时报》评论的话锋一转,立刻就提道:该治疗方案并未经过米国gp、fda等认证,治疗效果几何,我们不得而知,而且不尊重人q。

《华盛顿邮报》:微生物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夏国长天科技医学生物实验室改良的联合菌落,能够在患者的肌体中存活并且提供身体必须的氧气,这种治疗方案没有经过任何的实验,也没有任何组织和行业协会的批准,这是利用人体做非法的生物实验,必须予以谴责。

西方媒体的关注点,和普通人的关注点永远都不一样。

普通人关心李婷到底救活没有,生命高于一切,不管用什么手段,把人救活了就好,更何况这一次夏国方面使用的还是很温和的菌落治疗手段,并非什么反人道的东西。

但是西方媒体关注的是,你的治疗手段是否经过了米国或者是欧洲的许可等等。

要是陈潇看到这样的报道,肯定会乐呵了。

夏国人在自己的国家用自己研发的技术治疗自己国家的人,管你们米国和欧洲p事。

凯尔卡森却在思考一个问题,李婷到底救活没有。

是真的因为该技术被救活了,还是这仅仅是夏国为了挽回自己声誉的手段而已?

实验室副主任卡利基看着发呆的凯尔卡森,同时有看到了桌上的报道,说道:“凯尔卡森,你在想什么呢?还在想李婷的事情?”

凯尔卡森很郑重地问道:“卡利基,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卡利基是生物医学的专家和权威人士,其中关于肺部感染细菌种类等到研究更是在全球领先。

卡利基很是不屑地说道:“我不怎么看待这种事情,如果夏国方面前几天提供李婷的病历情况是真的,那么我判断,李婷必定是已经去世了。”

“夏国方面的信息本来就相当的不透明,或许以这个借口搪塞国际舆论的关注吧,毕竟人是活的还是死的,夏国方面也不可能让你去现场看。”

的确是这个道理。

凯尔卡森点头说道:“目前所有的治疗方案,都没有对外公布,所以我也对夏国的该治疗方案持怀疑态度,这件事要积极跟进,联系夏国方面的人,让他们查点信息。”

凯尔卡森当初带了很多夏国的留学生,这一些学生有一些留在了米国,有一些则是因为条件不满足,无可奈何回到了夏国。

这些人有一小撮还是对米国的生活心生向往,而且一直和米国这边保持着关系。

因为有留学背景,再加上能力技术还是比较强,所以进入了一些重要的领域和岗位工作,从他们那里拿消息,要比媒体的更加准确。

在凯尔卡森的安排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立刻启动医学情报系统。

夏国,燕京。

媒体们依旧守候在小汤医院前面,继续跟踪报道其他患者的消息。

李婷经过两天的休养之后,也恢复了一些神气,但是她的身体依旧很虚弱,没有和媒体见面。

舒柔等长天科技生物医学团队还会继续留在燕京知道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救治其他的重症患者。

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有了重大的决定,此后肺部功能严重衰竭的患者都会参照李婷的方式进行治疗。

直到所有的患者都被治愈。

当天晚上7:00,夏国电视台晚间新闻,全球收视率最高的新闻栏目,总共花了15分钟报告了李婷的救治情况。

夏国新闻电视台晚间新闻的主播,用饱满而有激动的语音播报说道:“联合菌落疗法开启了微生物治疗肺部疾病方法的先河,它和使用益生菌治疗肠道类疾病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在技术难度和治疗意义而言,更是对人类医学史有重大意义。”

“国家相关部门已经要求夏国多家医疗机构和科研组织,和长天科技共同合作、共同研究,探究联合菌落治疗肺部疾病的标准疗法,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向全国推广……”

陈潇在办公室看着夏国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喝着宋怡刚刚煮的金桔红茶,整个人都非常的惬意。

李婷的成功治疗,意味着应该不会再有患者死去。

按照目前的治疗进程,应该在一个月之后,社会的生产生活就能够恢复正常。

就在此时,《自然生物医学》发布重磅科研成果:《红螺菌及蓝细菌经基因剪切后以电荷作用取代光合作用,在生物机体产生氧气于生物体需氧联合机制的探究》。

这一次是《自然生物医学》为数不多的特刊,所谓的特刊就是这一期会所见科研论文的刊登数量,而是重点介绍就是夏国科学院投稿的长天科技研究成果。

甚至直接采用了凯利在夏国收集到的,该技术治疗李婷的部分手术报告和可以公开的病历报告。

在这一期特刊的首页的就是《自然生物医学》的道歉信,为延误发表该论文表示歉意。

《自然》是全球最著名的学术性期刊,受众非常的广泛,上到专业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下到对自然科学热爱的个人。

而《自然生物医学》更是《自然》分类中最权威的期刊科目。

这篇论文公布之后,在全球的生物医学科技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因为《自然》能够确定发表你的论文,几乎就证明了你的实验成功是全球第一次,并且是有重大研究突破的。

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克隆羊多利诞生之地)、剑桥生物研究中心;米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休斯医学研究所、温特研究所、斯德尔研究所以及亚洲的东洋生物研究所、东洋大学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全球的知名医学院,在看到《自然》关于联合菌落的报道之后,大为震惊。

纷纷给《自然》编辑部打电话核实情况,编辑部的办公室人员接电话都来不及。

这些研究所和医学院的打电话的目的就是质问《自然》他们是不是搞错了?

全球医学界最发达的地区就是欧洲和米国,再不济可以勉强把东洋算在里面。

现在,夏国的一家不知名的公司和不知名的研究团队,搞出了一个如此荒唐的生物医学,这怎么能够让大家相信。

【影响力+200】

【影响力+200】

【影响力+200】

……

克拉夫兰诊所,凯尔卡森看到了《自然》报道,整个人都懵了!

《自然》这篇报道意味着西方最著名的学术机构认可了联合菌落治疗方法,也认可了李婷采用该方式被救活的事实。

未来价值千亿的市场,苏杭市上门

凯尔卡森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

他在呼吸科领域钻研多年,可以说是全球的呼吸科权威。

凯尔卡森也始终认为,解决肺部纤维化等重度肺部疾病等根本办法就是进行肺部移植。

因此他所在的医院和团队,每年完成着肺部移植手术,高达百例,利润也相当的丰厚。

他的团队也在和著名的医药公司合作,共同研发肺部移植之后,抗排斥的药物。

而针对肺癌,凯尔卡森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也只有通过研究肺癌的基因突变点,做靶向药物的研究。

今天《自然》居然公布了夏国人的联合菌落研究成果,并且对此表示肯定。

这完全颠覆了凯尔卡森的固有的医学印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