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品三国(2 / 2)

加入书签

这学生谁呀?这么厉害。

于是,不顾班委喝止,开始有人溜走了。

群体活动,就需要一个带头的。

有了第一个,就不怕没有第二个。当头一批人离开后,忽的一下,接着就是一大批走了。

有道是法不责众,前面那么多人,我还担心什么?

抱着这种心思,走的人便越发多了。

到了(3)班,这次不用再敲窗了。

因为已有人捷足先登了,原来另一边的班级,已经把窗子给占了。

靠,大意失荆州啊。

心里边骂,边上去找熟悉人的搭讪,给让点地方呗,有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对吧?于是,窗台又进行了一番重新分配。

前后共三个窗户,后面两个都让男生占了,前面占的是女生。

听着教室内精彩的演讲,窗外的人也随着鼓掌呼喊,前面窗户声音尖而亮,后面两窗户声音沉而稳,泾渭分明。

这么讲历史,没听过吧?

现在有的听了,台上那小子谁呀?

似乎叫张什么的,人倒长的挺英俊的,没想到还满有学问的嘛。

“我就想起来清代有一个剃头匠在门口贴出一幅对联来,倒是蛮像关羽的口气,怎么说呢:‘问天下头颅几许,看老夫手段如何’!我不知道有人敢去剃头不?”张斯说道。

历史人物的形象,已变了许多,反正已不是同学们心中原有的了。

当然,有人喜爱,有人就不喜爱。

因为涉及到历史人物的评价,三国可是出来不少偶像,只要有评价,就会有争端。可一般学生,知识不多,不喜爱也无法反驳,倒是很容易被演讲者给同化。

窗内窗外都是声响,倒像是比赛一般,拼命地鼓噪。

这样的结果,就是整个楼层都惊动了。

待快到结束的时候,张斯开始对上面所讲到得三种形象,即“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进行总结。

“三种形象,各有各的道理。那么我们这个系列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三种形象都告诉观诸位同学,然后进行讨论。”

“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三件工作:第一是还原,就是还原到历史的本来面目;”张斯拿起粉笔,开始在黑板上几下关键字。

继续说道:“第二是比较,就是比较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有什么不同;”

“第三是分析,就是分析一下这个形象为什么会演变。”将三种工作分别列下,一目了然。

谢敏振在听的过程中,不时地与身后的人交谈着,两人亦不时地点头,似乎取得了什么一致的意见。

他听到这儿,心中已不单单是放心,而是惊讶了。无论是三种形象,抑或是三种工作,这都不是简单的历史故事那么简单了。

这里边有许多史学方面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是张斯讲的非常好,有条有理,丝丝入扣,证明这些东西他是极孰的,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学校里的老师,怕没几个能做到吧?可能一个都没有。

这绝不是单凭新颖的讲课方式,就能做到的。

需要的底子是极厚的,可现在,一个高一的学生做到了,还如此轻而易举。

真让人费解,同时心里也不平衡。

这小子,有当个历史学家的潜质,谢敏振想道。

若说谁的心里最淡定,一定是冯轩轩。

因为别人不能解释原因,她却能解释,这是天才。

如此简单的解释能否令人信服?

不知道。

可有一件事是可以知道的,在天才面前,事情往往简单。

与她同来的陈娜,面色泛红,兴奋地随着大家起哄。张斯在她的眼中,已不仅是一个高一学生那么简单了。她也是教历史的,可只能教些课本上的东西,让学生死记硬背。

让她也像台上这位一样,洋洋洒洒地给大家讲课,行不行?

当然不行,她自己都不懂三国,所知极为有限,怎么给别人讲?这得需要多么庞杂的知识,看多少的书?

不过,有又自解的地方。

她是个女生,女性本来就很少对历史感兴趣。

所以,不能知道那么多的事,乃是理所当然。

张斯的水平,明显已超出她太多。

那么,便好好地当个听众吧,好好地给别人鼓掌吧。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宋代词人张升的词说,‘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实际上进入渔樵闲话的又何止是六朝兴废事呢?”张斯感到庆幸,终于讲到最后了,这么讲课还真有些累。

“那是可以包括一切历史的,正所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今后的班会时,我将给大家笑谈三国,品读三分。而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人,就是一个在历史上争论最大、意见最分歧、形象最多样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请听下一讲——真假曹操。”

演讲完毕,鞠躬致意。

“哗哗……”一片掌声。

同学老师们都站了起来,使劲拍着手。

张斯微笑着给大家回礼,不经意间向外边一看,吓了一跳。

门外、窗外全是人,黑压压的一片,大家拥挤在一起,正在给自己鼓掌。

看来,是把整个楼层都给惊动了。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