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神童非虚(1 / 2)

加入书签

烈日炎炎,一辆官家车轿在官道上行走,身边跟着几个骑马的兵士跟随护卫。

车轿上悬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大明廉政院”,一块是“四品正堂海”,显得十分醒目。

天气炎热,管道上行人也少,几个护卫的士兵被太阳晒得晕头转向的,小声抱怨着。

“这大热的天,院长这么火急火燎地往松江府赶,是要干什么呀。”

闷在车轿里的海瑞其实也不知道,萧风只告诉他,松江府有冤情,百姓告状无门,让他过去看看。

若是萧风直接让他去查谁,那海瑞大概率是会拒绝的。

因为他认为廉政院只应该听内阁和万岁的,不能被其他人当刀用,即使是萧风也不应该这么做。

但萧风只是让他到松江府来看看传说中的冤情,这本就是海瑞应为之事,这点面子肯定是要给的。

道路前方忽然出现了黑压压的一片人,负责护卫的士兵一激灵,立刻打起了精神,从腰间抽出了腰刀来。

“什么人,胆敢阻拦廉政院海大人的车驾?立刻让开!”

那些人非但没有让开,反而一起跪了下去,把官道堵了个严严实实,哭声震天。

“果然是廉政院来了呀,果然是海大人来了呀!海大人,你要为我们做主啊,我们冤枉啊!”

海瑞带着百姓们直接闯入松江府知府大堂,松江府的知府吓得赶紧跑出来迎接,海瑞也不废话,直接坐了主位。

“这些百姓可曾到你这里鸣冤告状过吗?”

知府陪笑道:“海大人,这些人确实是刁民啊!他们意图讹诈徐家,下官是秉公处理的。”

海瑞冷笑道:“松江府徐家,原来是牵涉到首辅大人啊,难怪知府大人如此畏首畏尾,偏袒被告。”

知府赶紧辩解:“海大人,这话是从何说起啊?他们真的是刁民啊,徐家并无过错啊!”

海瑞怒道:“他们的土地都被徐家夺去了,你知不知道?”

知府苦笑道:“海大人,这……这其中其实是有内情的,并非徐家抢夺了他们的土地。”

海瑞冷冷道:“不要以为本官不食人间烟火,这等事,我有什么不知道的?

不就是徐家仗着官身,可以不交赋税,所以诱骗这些人假造契约,为奴为仆,上门投靠吗?”

知府松了口气,心说你要是知道这些,我也就不用跟你废话了,这是大明各地都有之事,你难为我干什么呢?

“来人,将徐璠带到府衙来,本官要升堂问案!”

徐璠被带到松江府大堂上的时候,既十分懵逼,又万分悲愤。

他已经竭尽全力,发动全府会说话的人,向投靠的人们解释。

改稻为桑还没选定地方,就算是真的选定了松江府,国坊也绝不可能出五十两银子一亩地。

松江府这边的地,除了绝顶好的,基本都是十几两银子上下,能达到二十两的就算是顶级价格了。

国坊又不是傻子,南直隶那么多地,浙江那么多地,为什么就非用天价收购松江府的地呢?

可投靠户们不听,传到他们耳朵里的消息越来越多,越来越逼真,而且据说国坊已经做好了最高八十两一亩的预算,非松江府不可!

造谣永远比辟谣要容易太多了,徐璠府里的人跑得腿都要断了,嗓子都要哑了,也比不过人群中偶尔冒出的一句话。

“我有个朋友,他有个亲戚的朋友在京城做事,他在国坊里认识个朋友,说就是定了松江府!”

“听说是萧大人测字了!告诉万岁,改稻为桑不在松江府搞,就搞不成!”

“那八十两银子也不算高啊,我觉得咱们应该要一百两!”

“没错,千年等一回啊!国坊要是给低了,老子就不卖,让他一片桑树林中间围着一块稻田!”

到最后,百姓们提出的要求越来越过分,甚至提出,如果徐璠不解除契约,就先按每亩地拿出五十两银子来再说。

到最后,徐璠也身心俱疲了,决定把几家闹得最凶的人的契约解除掉,并再三叮嘱这几家,千万不要往外说。

这几家答应了,然后回头告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和老婆的兄弟姐妹,剩下的人就闹得更凶了……

徐璠正在焦头烂额的处理时,就被海瑞派人给拉到了松江府大堂上,他心里顿时一沉,知道坏了。

事到如今,他有点后悔了,当初也许应该放弃对抗国坊的想法,早点把投靠的人都解除掉了。

可现在既然已经撕破了脸,徐家广收投靠土地的名声也经官动府了,那就只能硬撑到底了。

但他实在不明白,海瑞明明前几天还在挺远的地方查案,怎么忽然就蹦到松江府来了呢?

海瑞冷冷地看着徐璠:“徐公子,这许多农户,状告你仗势欺人,夺人田产,你有何话说?”

徐璠无奈,这时要说他们是为了免税来投靠的,那就是公开承认偷税漏税,薅大明和嘉靖的羊毛。

所以他只能嘴硬到底,反正契约都是真实的,白纸黑字,按着手印呢!

“海大人,徐家从不仗势欺人。这些农户都是自家有了困难,自愿将土地卖给徐家的。”

海瑞冷笑道:“哦?那请问这些土地每亩价值几何啊?”

徐璠咬咬牙:“五两到十两左右,要按地来看。”

徐璠是聪明人,他当然知道海瑞这个问题后面还跟着问题呢,所以故意把价格压低了一点说。

海瑞点点头:“人在急等着用钱的时候,地价贱卖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不过这些土地加起来有多少亩?”

这个是没法抵赖的,不说堂下跪着的那么多农户,就是契约也能查出来。

“二十万亩左右。”

海瑞笑道:“应该是二十多万亩,就按二十万亩算吧,五两到十两银子,就按七两算,也得一百四十万两。

徐大人家虽是大族,一下拿出这许多银子,想来也不容易吧。不知这钱财从何而来呢?”

徐璠顿时语塞,天地良心,他家要说几十万两银子,那还是拿得出来的,一百四十万两现银,那是真没有。

就是有,也不敢说有啊。他家最挣钱的来源,是这些年在海上走私所得。可这个收入同样是见不得光的呀!

“海大人,我徐家世代居住在松江府,一代代的积累,颇有财富。而且我家祖上盖房子时还曾挖出过金子……”

徐璠用的这一招,是当时官员解释不明财产时最常用的一招,那就是我家祖上有德,挖到宝了!

挖宝的方式不拘一格,在不同版本的故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盖房子,其次是挖井,再离奇一点的就是上天赏赐。

例如某人据说很孝顺,但是家境贫寒,然后忽然有一天就在家里的菜园子里挖出了两大坛金子!

而且这坛子上还写着字:这是上天奖赏某孝子的,官府不能抢,盗匪不可夺,否则统统倒霉死全家!

在《聊斋》《子不语》这一类的故事中,都出现过类似的故事,萧风小时候看书,还曾经傻乎乎的感动过。

后来这类故事看得多了,萧风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凡是得到上天赏赐的孝子,后来都高中了,都当官了。

然后萧风就觉得这个故事的时间顺序可能有点问题,就是这往往是这位孝子当官后写的回忆录,或者是其后人对别人说的,然后被家记载了下来。

那以后萧风就不瞎感动了,而是深深的感受到,不怕流氓会武术,就怕贪官有文化啊!

海瑞也不是那种信仰上帝的小天真,他听完徐璠的话,微微一笑。

“徐公子的话,本官自然会去调查的。只是既然是公平买卖,这些农户为何要告你仗势欺人,谋夺田产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