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特区特首(1 / 2)

加入书签

小包返回北京,已经是五月上旬。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演员还集中在一起培训呢。导演老王得知小包回来,立刻联系,让小包过来指导策划第一个镜头,为剧集定下基调。

小包和培训班一众演员见面,和他们一一握手,鼓励一番,不料却在人群中看见一个熟人躲躲闪闪,一问,原来王志俊带领枫叶传媒团队,也选出几名演员上阵,其中,就有祝道凤出任貂蝉一角。

小包不可置否,也没有责备阿凤。对于剧组搞些投桃报李的小动作,他只能理解,不能放在明面上说。阿绣这次正大光明地出现在培训班上,她的身份是投资方的财务总监,负责全剧的审核工作和拨付款。阿绣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在剧中客串小乔一角,虽然只在两三集中露面,台词戏份都不多,小包还是对王导表示感谢。

总监制小包开始给培训班上课,和演员们细细分析角色在历史环境中的行动动机,在剧中应该如何体现。小包的讲课做了三十天,每天上午下午各两讲,其余时间还接受具体角色的提问。

小包的课程比十几年后的易中天品三国更加的丰富翔实,他站在别人肩膀上,运用春秋删减刀法,把讲座扩充到一百讲,侧重人物性格的成因转变描述,注重解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结合幻灯片,对照古今历史地图,把历史环境、社会生产力、藩王割据的形势分析得如同身临其境。小包更是把名人典故、轶闻趣事、家世渊源、结合时代环境,细说的如数家珍,了如指掌。使四五百名演员得益匪浅,人人谈心得体会时,都说有了代入感。

每天课后,小包接受提问时间,演员们提出一些五花八门的问题,小包尽量耐心解释。有人问:小包你的小说咱都已经看过了,你是不是还继续写朝代发展的历史类书籍。

小包笑着说: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为社会创造精神食粮的文艺工作者,根据文化发展需要,观众和读者需要反映哪个朝代、哪些时代的内容,我们就往那一部分侧重。我们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从秦皇汉武,到唐宋明清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我们还年轻,有时间把那段曾经辉煌的历史还原出来,让观众读者记住我们的历史。

看到唐国强、鲍国安、濮存昕、陆树铭、孙彦军这些影帝级人物围在自己身边讨教,小包不禁得飘飘然起来。

培训班沿用《红楼梦》剧组的方法,后半期就采用全妆教学,所有演员全部盛妆生活,见面都是表字相称,于是,影视基地里来来往往的都是文臣武将,一个个宽袍大袖、顶盔带甲,见面还要作揖礼让,口称表字,搞得很是壮观。这些服装道具是小包给提供的,不怕穿坏了。

小包要讲课,穿着短袖t恤就有些格格不入,在王导提醒下,被服装道具师傅给装扮个天子一角,整日里也是顶冠剑履,道貌岸然。

这样的场景是不多见的,小包当然不会放过大好机会,指示摄影开始制作宣传照、广告片,电视剧还没有开拍,场面恢弘的片段就在央视播放了。

六一这天,电视剧第一集开拍,王导干脆让小包扮演内外交困的短命鬼汉少帝刘辨,小包也不客气,作为总监制,不仅指导演员们演戏,还把道具摄影的工作兼任起来,指导他们的拍摄角度、采光技术等等具体事务。其中还用上遥控航模进行空中俯瞰拍摄,力求搞得大气一些。第一集拍了四天,那巍峨雄浑的宫殿、典雅鲜艳的摆设、高大的装饰楼阁,总算显示出大汉的威风来。

和旧版三国不同的是,旧版以叙事为主,刻画人物形象上,就不是那么到位。小包搞得新版三国,以观赏性为重,场面以大气为主,力求每个画面都拍出大片的气势来。小包点名找来原剧的一干副导演,除了原本就该有的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之外,还塞进环球影视的刘镇伟、王家卫和杜琪峰三个人,这样,加上小包点名要求原制片主任张纪中参加导演组,加上小包和王扶林,导演组就有十一个人了,大家各抒己见,从全剧的把握、人物的塑造、舞美设计、音乐、歌词的创作以及历史氛围的营造,都追求一种豪放、雄健、古拙、悲壮的艺术风格。这种美学风格,与东汉、三国时代的美学风貌是一致的,和一班顾问团的意见也是一致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恰当地体现了这一美学风貌。小包所编写的剧本中,对白采用原著中较为浅显的文言,保留了原著对话语言的精炼、生动、传神,也与全剧的艺术风格相和谐。

剧集的音乐创作,小包请来谷建芬和闫肃担纲主创,选了一批原来的音乐创作班子,又从央视、滚雷、和枫叶传媒调配一批音乐创作人员来,进行半进修学习,半创作交流的模式。其中,王志俊和潇潇就在这批人员当中。按照小包要求,整剧的音乐风格要古朴、典雅、凝重,与全剧的风格浑然一体,其中不乏穿插一些诙谐轻快元素。歌词蕴藉、典雅与小清新相结合,既有汉魏乐府五言诗的风韵,也要有戏说人生哲理的意境。

小包忍能当面为盗贼,在谷建芬面前剽窃人家的片首曲和结束曲,请来杨洪基演唱雄浑厚重的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主题定下基调,请来毛阿敏演唱片尾曲《历史的天空》,其余的创作,一些片间小插曲就交给大家商量着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