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你不配做示范标兵(1 / 2)

加入书签

当天夜里,阿绣接到夏春德打来的电话,问明是小包回来了,说明天晚上回来看看。老夏和曾现朝同时去北京中央党校进修几个月,回来就去市里做了市委书记,老搭档也去做了政法委书记,两人都算是越级提升了。

小包自嘲一下,看来还是关注者太多吧!自己这才回来半天,消息挺快的,市里已经知道了。名义上,自己现在正在北京301重症监护室里呢!自己的行踪,刘会军是绝对不会说出去的。

阿绣还在担心明天回乡下的事,老夏来了,咱不在家会不会不好,小包笑着说:那就叫他等咱们回来,也许,你不想在娘家住一晚的。

第二天,天色阴沉,由周小联和王十九开车,两辆总统一号前后紧跟着,踏上阿绣婚后第二次回娘家之路。小包看到,冬天里的道路上依旧是络绎不绝的各式车辆,拉沙的卡车、小四轮子、农用三轮一起上阵,都是捞的湿砂,一路奔跑,还滴拉着水,干旱的冬季倒是没有想象中的尘土飞扬。

路面还算平整,上次的整改看来有些成效,坑坑洼洼被修补之后,又有河砂管理单位成立,超载超速被治理一下,时不时还会有检查车辆临检,这路面又被经常修补,就显得平坦多了。阿绣还在夸奖夏春德,小包说:现在是晴天,你看着还好,如果连阴雨十天半月,这种道路,如果没有有效管理,很快就又变成泥土坑,不信你看着吧!

回到祝家庄,小包乐呵呵地和周围邻居打招呼,在外面也不进屋,散烟发糖拿小礼品。几家表舅热情地让小包进屋,小包就势拉着两个孩子去了四表舅祝从学家里,和大家说话。

那边爹娘进了门,阿绣还在后面拿东西,嫂子在当门客厅沙发上织毛衣,没有看见后面的阿绣,就向外瞟了一眼,不冷不淡的说:这出去旅游这么久,家里地里都不管了!孩子上学接接送送的,也不知道我有多忙,你这样对孙子孙女,将来还指望谁给你养老?

关于祝道成夫妇的那些还未发生的故事,小包已经把意识给阿绣灌输进脑海里去了,此刻正好进门,就接话说:养老的事,你就不要操心了,爹娘就是回来看看,等会儿就走!

娘去后院一看,茂盛的小菜园已经荒芜破败,鸡笼倒塌,拴着的黄狗挣着锁链,站立着向主人表示亲热。自己原本在厨房边上的房间里,杂乱不堪,大床不知挪哪去了,里面垛着高高的粮食袋子。

见娘黑着脸出来,老爹心中有气,既然老伴不高兴,肯定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了。起身去看一圈,发现自己的铺盖被挪到大板房棚子里的那个小房间去了。阿绣也上楼看看,发现自己姐妹几个的房间里凌乱不堪,哥嫂把所有用得上的东西全部挪走了。自己留下的录音机也不见了,顿时气得不行。这俩活宝,原本想不去娶那个姓叶的,换了个姓王的高中毕业的老婆,应该是个知书达理的。加上如今生活条件和环境已经改变了,谁料和以前一样,还是那个德行。

阿绣下来和爹娘一说,爹说:德成呢?回来你和他说,这房子是小包给阿绣盖的,你们要住,也要说一声吧!还有两个妹妹没有出门,你就急着把东西拿走,要赶我们出门吗?你娘癌症昏迷在地里,直到要死了,你去看一眼了吗?你的爹娘就是这样教育儿女的吗?你自己也有儿女了,你能指望他们怎么对你?就凭你对爹娘的态度,你去班房坐两年,我看更好些。阿绣,去把小包叫回来,叫老少爷们做个见证,咱们把话说开。

王敏慧听说小包也回来了,他要说房子不让住,自己还真得搬出去,看情况不妙,就开始辩嘴:两个妹妹不是把户口迁走了吗?她们都凤凰栖高枝了,还能回这破老家?要是回来了,我给他们腾出来就是了。

小包和一班邻居过来,小包并不进屋,微笑着听岳父母怒斥控诉儿子媳妇不孝,把自己的铺盖都扔出去了,自己在家整天做家务,下地干活,直到病危,他们始终没有看一眼,还埋怨自己没有给他们带孩子。妹妹们没有出门,就把东西给败家了。岳母越说越激动,还说,小包,这房子是给阿绣盖的,你说句话!

邻居们对这种家务事见多识广,虽然知道祝道成的作为口碑太差,看在他一手修理机械好手艺,又是小包亲戚,谁也不说别的。

小包笑着说:家庭和睦,就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们的社会文明与进步,是要靠千万个和睦家庭共同构建的。王敏慧!首先尊老爱幼这方面你做的就不够,尊老就这样,还能指望你教育好孩子?你的表现太令我失望,你还像个村干部吗?根本不配挂个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户的牌子!

小包走上几步,伸手摘下那个小红牌,扔在地上,用脚踩着,继续说:作为亲戚,我请大家邻居做个见证,这座房子和这边的几部机器都送给你了,以后你我没有瓜葛,以后任何事,不要找我,也不要打着我的旗号做任何事。爹娘就交给阿绣带走,这里,我不会再来了!祝道芳和祝道芳也不会回来了。哦!对了!各位邻居,阿凤参军去了,我岳父母现在住在县城北关外,第二高中北边,有空大家去串门啊!

小包明确表态,大家眼光开始对两夫妻鄙夷起来,这个王敏慧整天大着嗓门,还是村里妇女主任,做事确实过分,这次被霸气威严的小包打脸,话也没敢说一句。

中午时分,祝从学开始张罗饭菜,小包坚决推辞。说天色这么阴沉,怕是要下雪了吧!

祝道成这时也回来了,没有见到父母,只看见小包车子的尾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