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进颖川(1 / 2)
刘隅进入颍川郡后,并没有着急去世家大族,而是让陈到,把自己进入颍川的消息,放了出去。
他要用这个消息看看世家大族的反应,然后再规划下一步的行动。
刘隅并不知道,自己名声早在他初入雒阳时,就在颖川传开了。
颍川文风极盛,身负才华的年轻俊彦更是比其他郡都要多上几分,这些年轻俊彦自幼苦读诗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骄傲,他们看到刘隅做的几首诗后,虽然也震惊他的才华,但也激发了年轻俊彦的傲气。
蔡邕当年那一句评语,更是让颍川人觉得失去了脸面,天下才气共一担,刘隅独占八斗,蔡邕分一斗,天下人更分一斗,按照这个逻辑,颍川这些有名的世家大才,所分到的数量,那就更少了。
当时颍川就推选出代表,要去京城和刘隅一较高下,队伍还没出发,就有另一个消息传来。
刘隅并不是一般的寒门子弟,而是汉室宗亲,更是当今天子的皇叔。
这让颍川人很沮丧,他们虽然有和刘隅一较高下的信心,却没有和天子皇叔比试的勇气。
虽然没有和刘隅比试成功,对于刘隅的关注,却一点也没有降低。后来又听说他在天子春猎时,七进七出,救天子于危难,颍川人对于刘隅的看法,慢慢有了变化。
年轻的刘皇叔,不但文采非凡,就连武艺也如此了得,这让还隐隐有些不服气的年轻人,渐渐失去了信心。
七进七出在贼人中救出一个年仅九岁的天子,这其中不仅仅包含着武艺,还包含着智慧,勇气,等一系列的东西。
能将这些融入一身的人,这是什么样的恐怖存在,又是怎么样的怪胎。
众人还沉浸在刘隅只身救天子的故事中,接下来,刘隅所作的事情,更是颠覆了世人对于才华的认知,刘隅带着天子诏书,号召天下诸侯,出兵讨董。
考虑到这位皇叔的年纪,颍川的才子们彻底没有了任何脾气,自己如皇叔这般大时最多在家中读读书,发发牢骚,刘皇叔已经开始了自己讨董大业。
从此之后,颍川年轻的世家子,对于刘隅再也没有任何妒忌,只有敬佩。
相比于年轻人的狂热,那些家族老人们则显得沉稳许多,他们经历了太漫长的岁月,而岁月在脸上留下皱纹的同时,也留下阅历。
他们早已经失去了狂热,更多的是冷静。
他们不会把所谓的脸面放在第一位,利益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当刘隅来颍川的消息传来他们耳中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刘隅来颍川干什么?
结合这一段时间,他们得到了消息,他们很快就得出了一个结论。
他是来借粮的。
在讨董之后,各路诸侯,都回到了自己的属地,可年轻的皇叔,却没有任何地方可去。
没有地方,就意味着没有粮草。
对于刘隅借粮,颍川为首荀、陈两家,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只要他提出粮草的要求,不是太过分,两家还是非常愿意用一些粮草,去结交刘皇叔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