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十二岁少年(1 / 2)

加入书签

诸葛孔明?水镜在脑海中想了半天,也不记得有这号人物。

“此人是哪里的贤才?恕老夫孤陋寡闻,不认识。”

刘隅推算出的时间点,和这些大致不差。

水镜先生认识诸葛亮,应该是他客居荆州那段时间。

那段时间,诸葛亮十七八岁,因为才学得到了水镜先生的赏识。

“他原本是琅琊人,也是名门望族,只是父母过世,他才跟着叔父诸葛玄从琅琊来到了豫章。后来诸葛玄豫章太守的官职被人取代,他带着诸葛孔明从豫州章到了荆州。”

水镜先生有些奇怪,看刘隅的表情,应该对此人颇为看重。

能被刘皇叔看重的人,此人学识应该不凡。

如果有卓绝的学识,天下应该有他的名声?

他喜欢结交的贤才,如果真有学问,就算他自己不认识,也该听人说起过才对啊。

水镜先生有些想不通。

“能让皇叔如此挂怀,想必此人学识渊博,不知此人如今居住在荆州何处?老夫这次去荆州,应该当面去请教一番,才不虚此次荆州之行。”

“如今他年纪不过十二岁,断然当不起先生请教两个字。”

水镜更是疑惑。

“一个年纪才十二岁的少年,怎么会让皇叔如此牵挂。莫非此人就如同当年的甘罗一般,十二岁智谋百出,已经有了成为宰相的能力?”

“此时他能不能做宰相我不敢说,不过此人聪慧异常,远胜甘罗。”

“他不但精通政务,军事,兵法,甚至奇门阵法都多有涉猎。”

“我遍读史籍,能和此人比肩的,也不会超过一手之数。”

这番话,说的水镜有些懵逼。

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按照目前的阶段,还在家中读书,在这个世上还籍籍无名,就算他在怎么聪明,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还要看以后的机遇和发展。

未来很多事情还不确定,孔北海年少时以聪慧闻名天下,名士李元礼对他赞赏有加,认为他长大后一定大有作为。

从目前的情况看,孔北海想要超过刘皇叔的成就,几乎不现实。

他偏居北海,关心治学,对治下的军队并不看重,这种做法,比刘景升有过之而无不及。

水镜可以预见到,在不久的将来,北海郡也被他人所兼并。

古今史籍中有多少王公将相,如同耀眼的星辰,在天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些星辰在刘皇叔眼中,竟然还不如一个十二岁的少年。

刘隅见识卓越,智谋不凡,在年轻一辈中,无人能出其右。

能让他如此评价的人,必然不同凡响。

可问题是,这个评价也太高了。

“未来的事,还不能确定,皇叔为何如此笃定?在年轻一辈中,皇叔的学识已经是一枝独秀,按照皇叔的说法,此人将来很有能和皇叔比肩。”

这个问题,当初在长安时,刘协就问过,此人的学识和自己比如何,刘隅当时就给出的明确的答案,如今过了这么长时间,他的答案依旧没有多少变化。

“他此时和我想比,肯定不如我,如果再过十年,他的学识将不在我之下,如果再过二十年,我可就难以企及了。至于再往后,我也只能仰望了。”

诸葛亮出山前,已经满腹经纶。

在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之后,就更加锐不可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