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猜忌容易信任难(2 / 2)

加入书签

“炒黄豆好吃,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会胀气。

再有就是,吃黄豆口渴,切记不可以喝凉水。

若真是吃多了黄豆,喝多了凉水也不用怕,蹲厕所的时候,记得带上土坷垃。”

排队领取黄豆的百姓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知道,黄豆遇上凉水,就好比黄河之水天上来,气势汹汹,磅礴奔涌。

东夷府的百姓,现在对府衙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这里的城门守卫,只是守护城门。他们不会要税银,也不会随意盘查百姓。

这里的商贩可以自由经营。

对于有创造性发明的商户和个体,对于用人多的商户和个体,官府还有奖励。

念不起私塾的家庭,府衙有兴办的技校,在这里可以学习农业,商业还有工业。

便是那些流浪汉,府衙在远离城区的地方,还设有粥棚。

起先,粥棚外有很多来吃白食的人。他们只是想为家里省点口粮。

但慢慢的,人越来越少。

很多百姓发现,与其在这里排队等着吃一碗白饭,还不如去到农垦厂做一天的工。

在那里不但有铜钱拿,还有肉包子吃。

再后来,往粥棚里送粮食的人多了起来。

或者一把小米,或者一块炊饼。他们响应府衙的积德行善令。

乐施一粒米,善聚千钟粟。

别去和懒惰,不思进取的人计较。积德行善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自己。

潘小安对这个世界,始终心怀善意。他以小农民最朴素的思想,理解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单纯一点,宽容一点。一人带一家,一家带亲朋,如此若干年以后,这个社会的风气也许会改变。

人们对于“士,财“的追求也许会改变。

归根结底,人生活的意义是享受它。

所以工具的发明,应该本着让人们更轻松,更省力的宗旨去做。

为了提高东夷府百姓的认识,潘小安还专门召集落魄文人去教百姓识文断字。

很多文人放不下架子,但有一些文人则做出了积极响应。

每村出一个祠堂,村民每十天要去一次。

这是潘小安对识字班的强硬规定。

为了贯彻这条规定,他每隔五天就会随机抽取一个祠堂去上课。

县郡的各知县,佐贰官,也要每月执勤三次。

如此百日。东夷府内的学习风气大涨。便是普通百姓,也会识上几个字,吟上几句诗。

东夷府的情况,其他州府比拟不了。因为在东夷府,潘小安可以一言贯彻。

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与设想去治理。

东夷府偏居海边,人口不多。靠海的人思想总比内陆的人活泛一些。

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接受的程度会更高一些。

“钦赐皇家御制东夷烟火”正式挂牌成立。

李白毛做的烟花确实很响很漂亮。

潘小安在烟火厂门前摆了三十六枚烟火弹。

徽宗皇帝亲手写的牌匾用红绸蒙上,挂在厂门口。

当然,这是找了能工巧匠按照比例复刻之后,做成的牌匾。

潘小安还请了戏班子,还请了撒花童,还请了府县郡的主官。

反正要多高调,就弄的有多高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