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军的领导班子(1 / 2)

加入书签

一个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的武夫,朱元璋对于古大力的评价。那么为何朱元璋还要重用他呢。

朱元璋有自己的打算。

在朱元璋看来,古大力还算是有一个优点,能打!会用会制作新式的火器。

如果将来有一天,北方真的发送叛乱,古大力无疑是一个极好的马前卒!他的新军,是可以克制北方的骑兵,这一点,朱元璋心里再清楚不过。

朱元璋是很看重朱棣的,他深知,如果没有古大力的新军来克制,他身后的大明王朝,也许就会烽烟四起,生灵涂炭。

到时候,众王逐鹿中原,自己辛苦创立的基业,极有可能会毁于一旦。

古大力是一匹狼,那么北方的宁王,燕王,就是两只猛虎!

驱狼杀虎待到在四海生平,北方乱定之时,朱允文按照自己的嘱咐杀掉古大力,那么,他的皇位就可以坐稳了。

问题来了。

既然如此看重燕王,他为何没有拥立朱棣,朱元璋心中有自己的想法,因为他和自己真的太像了!

他临朝之时,过于严厉,使得天下臣躬无不战战兢兢。所以,这就像是一个紧绷的弹簧,朱棣如要接手皇位,大明朝的这根弹簧势必要崩断!

朱元璋想要找一位仁慈的继承人来改变自己之前造成了这种负面影响。

自己的几个儿子,不是阴狠毒辣,就是贪图享受,于是“最好”的人选,就落在朱允文的头上。

可是这两个人,就目前来看,根本就是守不住江山的孬种。原因在与,朱允文太偏好文治,古大力,就是缺心眼的武夫一个。

文治需已武力相辅。

可是,古大力烂泥扶不上墙,那么朱元璋决定,自己要把这一摊烂泥贴在墙上。

于是朱元璋这个狡猾的君父,严厉的爷爷,开始替他们铺路。

历练,朱允文正式陪在自己身边临朝处理政事。古大力,他的锻炼可就很辛苦了。

话不多说,这一夜过。

皇城,养心宫。百官在古大力宣读了诏书之后,心中都已明白,天,真的要变了。

终于,朱元璋还是有实际性意义的确定了朱允文皇位继承人的身份。

散了朝,百官开始纷纷巴结古大力,只叫他苦恼不已。

这其中,就有不怀好意的朱棣。

“古侯爷,本王恭喜你荣升新军侯。”

古大力急忙躬身施礼。“王爷见笑了,下官在王爷面前不过就是小卒一枚,岂敢擅称侯爷。”

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别谦虚,以后的路还长,需要慢慢地走。”

朱棣此言一出,百官纷纷推脱有事告辞。

稍后,朱棣也冷笑着背着手走了。

古大力的身边,只剩下了东宫,朱允文的近臣。黄子澄道。“你瞧瞧这帮人,被燕王一句话吓成了什么模样!他们!他们如何能帮助太孙殿下整理好国家呢!唉。”

古大力留着他们可不是为了听埋怨的。

黄子澄监管吏部,古大力是要他带着自己去吏部要人的。

到了吏部,古大力拟了一份名单。上面几人分别是,平安,盛庸,铁铉,宋忠,杨秀清。另外,古大力还托黄子澄去派人找住在江夏的一位名士。

此人名叫杨寓,俗称杨士奇。此人明代大臣、学者,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

当然了,此时的杨士奇不受朝中重臣待见,还只是个有功名的教书先生。

六个人,于是新军的领导班子大体就定了下来,一共用时,不到两分钟的时间。

黄子澄那和名单看了看,口中嘟囔道。“平安,这可是位将才啊!需要皇上来做定夺。盛庸?谁啊,没听过,我查查。铁铉,侯爷,这是山东布政使啊,你要他作甚?”

古大力道。“你别管了,我自有用处。”黄子澄耸了耸肩继续看着名单。“宋忠?他在凤阳看坟头呢。。”

说罢,黄子澄急忙捂住了嘴巴,左顾右看起来。古大力噗哧一笑。“没事,我什么都没听见。”

黄子澄尴尬的一笑,继续念叨。“杨秀清,御赐的知县,听说升任了苏州知府。”

最后,黄子澄提到了杨士奇。“杨寓?这个人是谁?好像听说过,侯爷,就这么六个人吗?”

“对,就他们六个了。”

黄子澄收好了名单。“平安,我做不了主,他守卫重地,需要皇上的点头才可以调动,其他的,我都能做主了。”

“好,那我回府就听你消息了。”“侯爷慢走哈。”

接下来的日子里,古大力就开始每日前往军营监督指导工作。

艾好玩这人有点天才,这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军营和教堂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能住人,军士们,也可以训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