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三章 田奶奶过继长子,二祖宗以退为进(2 / 2)
“老爹爹,你这不是老小孩耍赖么!”康飞无可奈何。
正在这时候,田姬从后面出来,走到老将军跟前,屈膝行礼,“妾田氏,给张家爹爹见礼了。”
老将军到底还要些脸的,讪讪然站了起来,张了张嘴,却不知道怎么说。
倒是田姬,很是冷静,“既是老爷当初跟张家爹爹许诺过的,孩子自然便是张家爹爹的……”
老将军喜出望外,戴康飞张口结舌。
赶紧一伸手把田姬拽了两步,“你可别乱说话,再怎么样,我也不能把你肚子里面生下来的孩子给抢了给别人,那我成什么人了。”
“老爷这话说的,我的孩子是肚皮里面生下来的,难道别人的孩子就是搂耙在河滩上搂来的么?”田姬很冷静,“妾虽不是老爷明媒正娶的,却也自认是戴家的人,既是戴家人说的话,戴家人就得认……”
老将军欢喜极了,双手连搓,“还是田氏你这孩子懂事,比康飞这小子强多了,你配他绰绰有余,只是老天爷瞎了眼……你放心,孩子还是养在你膝下,只要他将来姓张,继承我家香火,等我百年后,你们若还记得我这个老东西,老厌物,每年让孩子给我多上两炷香……”
他说着,眼泪水未免就淌了下来,把个胡须都沾染了,看着极为可怜。
可是,康飞跟他不是第一天相处,哪里不晓得老将军的为人,要说老将军仗义,那是没话说的,必须要翘大拇指,可其余的,便罢了,真说起来,是个老顽童。
“老爹爹你别装可怜,我还不了解你?什么百年后,以你这个筋骨,怕不要活到一百二?”
“放屁,你不是经常说老夫我一饭三遗矢?怎么就不准我明天就死呢!”老将军瞪眼。
康飞未免就笑了,“你看看瞧,你看看瞧,正经人谁这么说话的?也就是老而不死是为贼的……”
田姬其实心里面极为难受,谁受得了自己肚子里面落下来的一块肉送给别人?只是看老将军和康飞对话,虽然,态度不端正,但只论亲近的话,不是极亲近,怎么说得出这些话,可见比那亲生的爷孙更像是亲生的爷孙。
于是她便去叫康奶奶把孩子抱出来给老将军看,老将军那个欢喜,双掌搓了又搓,皮都快搓破了,田姬把孩子给他抱的时候,他是差一点真流泪,连连摇手,“不行不行,我这把老骨头,这还是奶抱孩子哩,别硌着孩子……”
康飞看不得,“老嗲嗲,别装了。”拽着老头去拿皂洗了洗,随后把孩子给他抱上,老头亲过来亲过去,真真恨不得一口吞下肚子里头去。
抱了好一会子,他这才恋恋不舍把孩子递还给康飞,看康飞又把孩子抱着给康奶奶,他这时候便正色说道:“这真是个好孩子,只是,若真像是康飞说的,每天让我含饴弄孙,怕是要害了这孩子,这爷奶带大的孩子,哪里有成才的?我看田氏是极好的,还是养在田氏跟前……”
说完这番话,老头喝醉了酒一般,踉踉跄跄往前面院子走去,康飞有些不落忍,伸手过去想扶他,到底,又把手放下来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康飞虽然听田氏说那番话,但也清楚,谁家亲娘愿意把自己孩子送给别人的,不免安慰他,“老将军当年在扬州城抗倭的时候,也算是救过我一命,我是了解的,他说还养在你跟前,自然还是养在你跟前,只是孩子转姓张罢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再则说,老将军家世袭的扬州卫指挥使,咱们虽不图他家这个指挥使,但孩子指定吃不了亏……”
第二天他准备带人去天津接卞二哥,毛半仙就拉住他,不行,小老爷,如今你正经是朝廷的勋贵,无旨不得离京百里。
一听这话康飞就毛了,我难道是来坐牢的?也不理毛半仙苦劝,拿马鞭狠狠一抽,胯下玉花骢吃痛,泼喇喇就跑了出去,其余家丁赶紧跟上。
只是出城的时候到底被拦下来,乃是提督九门太监,要不然,为什么五百年后说起李闯进京,都说什么大太监曹化淳开的城门,大太监张永裕开的城门,大太监王相尧开的城门……
捏着兰花指的太监就说,吴侯,咱家麦金浪……
你咋不叫今麦郎呢?
“滚。”骑在马上的康飞送了今麦郎一个字,一拽马缰就出了城门。
看着那位干殿下出了城,旁边小太监迷惑,就问麦金浪,“干爹,你咋不拼命拦住吴侯哩!”
“拦了作甚!”麦金浪哼了一声,“虽然这位干殿下如今恩宠之极,可是,咱们太监里头也不是没有好汉……你且在这儿看着,我去给二祖宗送信去。”
麦金浪一路骑马,到了张佐在宫外的宅子,通传后有管家领着他进去,到了房门口,他弯着腰就低声喊了一嗓子,“二祖宗……”
里面咳了一声,“是小麦子啊!进来。”
麦金浪这才推门进去,瞧见张佐半躺在床上,赶紧跪下,随后膝行了数步,眼眶中一下就饱含了泪水,“二祖宗,二祖宗,小麦子我来瞧您了。”
颤声说着,麦金浪就趴在了床榻边上,活像是个死了娘老子的大孝子。
张佐又咳嗽了两声,这才伸手,在麦金浪脑袋上抚摸着,像是在摸一条可爱的叭儿狗,“小麦子,你是个好孩子,不枉当初我提拔你……”
张佐作为潜邸旧人,司礼监秉笔兼御马太监,地位和黄锦相差仿佛,当然,因为他净身入宫的时间比黄锦早两年,故此论资排辈,下面人都捧一句,二祖宗。
之前因为康飞把他一顿胖揍,弄得他脸面皆无,不得不告假,说是骨头断了,要慢慢修养。
当然,这也是以退为进的计策,果不其然,他这一退,黄锦几天看不到他,跟吕芳开始暗中斗法了。
太监们争宠,皇帝是心知肚明的,这内宫中,哪儿有人不争的?妃嫔争,皇子争,宫女争,太监争,各个争。
真说起来,要是十几万太监一条心,那皇帝就得担心前唐神策军故(故:旧)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