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1 / 2)

加入书签

“竺老师,我们这次考察的能帮上忙么?”一个稚气未脱的青年学生问他身旁年近五十的竺可桢教授,竺可桢停了手中的笔,脑海中又浮现了在考察时候碰到的,那些面黄肌瘦的老百姓,他们绝望的眼神让他感到阵阵的刺痛,“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了,尽力而为了,希望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不然,老百姓又要遭大殃了……”青年却安慰老师说,“我们把报告交上去,相信政府会帮助他们的,老师也不用太担心了……”

“这些事情都查清楚了么?”顾正宏清瘦的脸上,严肃的盯着送报告过来的政府官员,官员头上汗水不停的落下,却也不敢说谎,“我们经过详细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可能我们我们这里危害并不明显,可是我们知道,对于黄河以北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很可能爆发大规模的饥荒和瘟疫流行。”“你们得出这个结论是不是有足够的科学根据?”那官员一脸的懊恼,“正是因为我们现在掌握的证据无法有效的说明,仅仅是初步根据各种反常的迹象得出的结论,我们才这么紧张,不知道应该不应该上报……”

顾正宏没有说话,让他们把相关的报告留了下来,告诉他们密切关注这方面的动态,一有新的发现和消息立刻直接汇报。自己带着这些情报赶往李成坤的办公室,听完他的介绍,李成坤也认识到了事情的严峻性,拉开遮挡地图的厚厚的黑色帘子,“这几个地方他们都去调查了么?”顾正宏点点头,他们教授都带学生到那边做了比较长时间的调查,不同的地方,几乎得出相似的结论就不得不让人担心啊!”

叹了口气,这些年每年兵灾不断,天灾**,每年都造成了大量灾民,国家力量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只能任由灾祸横行、浮尸遍野,不要说兴修水利,治理河道,就是减轻农民负担,减少灾荒对他们的致命打击也无法做到。很多农民是遭受了大灾后,地主和官僚还是如往年一样层层剥削,让他们卖儿卖女也无法让他们在灾年存活下来。

这些年他们基本都没有兴建水利,治理河道,老百姓还和几百年前一样用古老而一成不变的方式耕种,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极为低下。每次无论旱涝,都能造成大面积的饥荒和瘟疫的蔓延。古代封建王朝的时候,每年都还可以拨下大笔的银子来治理河道、兴修水利,出现灾荒的时候无论怎么样都还有所表示,至少还有人赈灾,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老百姓的命反而更贱了,这不能不让人感叹不已。国家的强盛的统一也就显得犹为的重要。

“我们还算强点,那几个省完全是靠天吃饭,土地本来就贫瘠,老百姓本来就没有存粮,要是真的要发生这种情况,那是要死很多人的!唯今之计只有向他们通报情况,让他们有所防备,希望明天的春天不是那么难熬过去。我们的粮食情况怎么样?有多的尽量准备些,如果情况不对,我们得往他们那里派送足够的粮食,都是中国人,都是我们的同胞,我们再怎么样也不能撒手不管他们!”

顾正宏生气的拍拍桌子,“都是那些狗官,只知道收刮民脂民膏,却没有想过为老百姓干一件实事。几百年前,老百姓为生计发愁,渴望拥有自己的土地,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几百年后,老百姓还是这样!他们的处境没有哪怕一丁点的改进,当列强计划把汽车引进寻常百姓家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守着黄土地,看天吃饭,在他们如今悲惨的情况下,后面却还跟着吸血的地主和官僚……”

李成坤理解他的心情,如果他不是这样反倒奇怪了,当年正是因为看到了如此,他才去参加**闹革命的!在中国,现在吃饭还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根本无从讨论民主和科学。现在蒋介石正在武汉大势鼓吹“一个党、一个领袖”的主张,**和蒋介石的御用文人的口水仗打得不亦乐乎,他现在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关心那些小民的生活,他关心的是如何削弱自己无法控制的杂牌部队,壮大嫡系部队,扩大势力范围,至于其他的东西是吸引不了他的注意的。

“这样吧,我们一面向北方各省和国民政府通报一下,让他们有所防备;另一方面,我们也做好安置灾民的准备,看看那些地方还可以移民的,尽可能保证他们的生活。说老实话,我对他们很不放心呐,担心他们不但不救灾,反而强征暴殓,这样很可能出乱子,死人的。国家分裂最大的弊端莫过于此,有灾不能救,有屈不能伸,只能把委屈往自个肚子里咽。”

顾正宏听了也没有办法,现在这里不归自己管辖,别人跟本不可能卖帐,现在如果给他们救灾的粮食,如果能有十之一二可以流落到老百姓手上就算不错了。民国二十六年和民国二十七年,甘肃和河南分别有严重的灾情,中央政府仅仅调派极少数的粮食,而且这些粮食还被各级官僚把持,高价出售给灾民。本来就已经无家可归的农民经此变得一贫如洗,大量的饿死在逃荒的路上。

当年获得丰收的黑龙江调派了一批粮食给灾区,却被那些官僚中饱私囊克扣殆尽,而后囤积高价出售,谋取暴利。这些救灾的物资都被他们看做了发财的香漠漠,谁都想指染,后来李成坤忍无可忍要自己的人亲自派发粮食的时候,他们又出动军队干扰。气得李成坤大骂他们,鼠目寸光、无可救药,准备派遣军队押运粮食过去,无奈他们先行一步,向南京政府报告灾情已得到控制,无须外人帮助……把那些带着粮草的军队给堵在了他们境外,南京政府当时也并不情愿看到李成坤的手伸得这么长,遂命令他们退回境内……

百般无奈下,只得在省交界处,建立起难民营,给他们帐篷和食物,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迁移到北四省。虽然那些地方都是比较荒凉之地,可是对于已经一无所有的这些灾民来说都不是问题,在他们眼睛中能活命就是自己福分了。能帮找个有自己地种,有粮食吃的地方,简直是自己都不敢想象的。那些农民在难民营呆了一段时间后除了少数恋家的人返回了故乡,大多数人都坐上了火车奔向了边陲。

李成坤坐在椅子上陷入沉思,忽然走到了地图边上,“我们黑龙江人口密度已经很大,这些年大部分的人都是往绥远和新疆派遣的,这两块地方土地相当的辽阔,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尤其是新疆,已经开垦出了不少的良田,各种种植业的前景都相当的不错,建立在那里众多的国有和私人的工厂也需要不少人手,现在虽然汉人已经在新疆站稳了脚跟,可是没有起到完全主导的地位,如果再移民三百万过去,那么新疆根本就不会有边患问题了。

绥远实行的政策和其他的地方又有所不同,他们那里大多是游牧的少数民族,习惯于马背上的生活,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牧场,不与之争利就很好解决与他们之间的争端。尤其他们那里资源十分丰富,建立了一大批的大型企业,光是各种工人就高达一百万以上,还有数目众多的农垦居民,以及工人和这些移民的家属,加起来数目相当的庞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