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新的战区?(1 / 2)

加入书签

既然宋希濂已经决定了要救张天海以及临时挺进部队一命,他就干脆不去想太多了,就等着长官们的回复就是了。

……

再看这封电报,打到了第一战区第一兵团司令部以后,究竟是如何的呢?

镜头重现转向开封,第一兵团司令部。

作为第一兵团的总司令,薛岳在看到这封电报之后,无疑也是眉头紧皱的。

确实,薛岳现在的确是现在豫东地区前线最高指挥官,可是现在局势真的能由他来掌握么?不见得吧!

现在薛岳的权限仅仅只有是代为传达上级命令,以及是随机应变,应对一些战场上的不利情况,来作出及时调整。

至于大方向上的指挥,则是有程潜程长官来指挥的。

更为确切地说,这一场战役的最终走向,就连程长官也是无法决定的,毕竟这第一战区可是凝聚了中央军十几万大军,而且这十几万大军,还都是中央军的精锐!

若是不是中央军的精锐,或许蒋委员长不会把如此多的关注力聚集于此,可偏偏就是因为这蒋委员长的老底子,所以蒋委员长必须要干涉!

众所周知,蒋委员长可是靠中央军发家的,尤其是中央军军中的黄埔嫡系,他们二者之间的关键可以说得上是互相依靠的。

黄埔系的学生需要蒋委员长这个校长来提供晋升捷径,来获得军权,实现抱负;而蒋委员长呢,也需要黄埔系的学生带领着这一支中央军队伍来稳固他的江山!

淞沪会战和南京会战,几乎已经是将黄埔系前几期的骨血给打光了,而且这前十期的军官伤亡最大!

黄埔系前十期的毕业生军官可不比后来的只是短短培养了三个月就送上军事战场的军官了,前十期的军官,可都是培养了两到三年才送上战场的,而且那时候还允许他们有一个适应期。

就这般节奏紧迫的作战,哪里还允许有那么长的培训周期?

于是,在这等情况之下,蒋委员长说不关注前线,那是不可能的,这可是他的“家底儿”了,而且是属于那种打光了,可能短时间没有兵员补充的那种!

这第一战区和其他战区也不相同,第一战区由久以来便是中央军的地盘,所以这里也是蒋委员长重点关注的战区。

再看看第二战区阎老西儿这些人,若不是日军大敌当前,他是首当其冲的,他必然是不欢迎中央军进来的。

就连中央军里边的杂牌军都不欢迎的那种,更别说是像汤恩伯军团这等的嫡系精锐了,他还怕你蒋委员长跟他来“假道伐虢”的那一手呢。

于是乎,第一战区则成为了中央军精锐云集的省份了。

第一战区的主力部分位于河南,河南这地儿则位于河北、山西以南,在这里屯驻重兵,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乎,也正因为是河南这个地方聚集了大批中央军主力(例如汤恩伯军团之前也是在第一战区划拨出去“借”给第五战区的),正是蒋委员长的老底子所在,他又如何会放心让别人来指挥这场战役?

要是中央军嫡系打光了,他蒋委员长能不能坐稳龙庭还是个问题呢。

于是乎,现在兰封战场则出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第一兵团,甚至是第一战区的指挥官,都没有太大的指挥权,他们能做的只是承上启下,然后处理一些突发状况,仅此而已。

而最大的指挥权,则在蒋委员长的手中。

所以,薛岳现在看到这封电报,可不是一般地头疼呐……

按照理论上来说,第七十一军临时组建的这支所谓的临时挺进部队确实是不应该留在兰封的,毕竟前线有胡宗南军团的李铁军第一军,又有俞济时的第七十四军,还有李汉魂的粤军第六十四军。

这三个军的部队已经够用了,而且部队规模也相当强大,可是对于现在的这等局势来说,这等规模实在是太过庞大了,很容易遭到日军的大军歼灭。

“这个宋希濂,他要撤就撤了嘛,干嘛打一份电报上来,搞得我是进退两难的。”薛岳看着这份电报,眉头都紧紧地皱了起来。

对于薛岳来说,要是宋希濂把部队撤了回去,这本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儿嘛,回头他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啥事儿都好办。

可是宋希濂的这一封电报可几乎是将他“顶”到了墙上,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

关键还是在于兰封这个位置比较特殊,李铁军、俞济时、李汉魂等三个军在对仪封地区的日军部队发动最后进攻,这兰封就是侧翼了。

要是兰封丢了,这侧翼可就丢大发了。

让他们三个军派一支部队来驻守兰封,理论上是十分可行的,可是就怕这些军长把作战不力的原因推到此处来了。

而且,现在确实也有前线兵力吃紧的情况,这倒是让薛岳有些为难了。

经过仔细思考之后,薛岳又做了一个十分“滑头”的决定,就是将问题交给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

“将第七十一军的请示交给程长官,请他来进行定夺吧!”薛岳轻轻摆正了一下军帽,对身边的参谋说道。

“是!总司令!”那名参谋应了一声之后,赶紧去执行命令了。

……

同样的问题,在程潜程长官处也遇到了,本来吧,程潜程长官是想直接把他们调走算了,可是一想到某位微操能手正在指挥着这场作战,于是他想了想,还算了。

为了这件事要是令某长官不爽,那可是不值当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