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页(1 / 1)

加入书签

有人机灵,先是偷偷去接触了太医。

只有太医才最清楚陛下的身体情况。

明明头两年陛下看着都略显老态了,没想到去年开始,陛下身子骨居然看起来好了不少。

如今又有了内阁分担陛下的压力,陛下也不至于太过操劳。

如果陛下身体情况尚好,还能多支撑几年的话,现在把皇子都派出去,就有可能如同他们想的那般,是要考验皇子们了。

但如果陛下身体情况已经不太乐观了,就有可能是其他的意思了。

毕竟最小的皇子还留在京城呢,虽然年纪小,还不曾崭露头角,但瞧着也是个机灵的。

除了那些大臣,就连皇子们都是这么想的。

祁秋年如果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就会说一句:格局小了。

陛下难道就不能一边考验其他皇子,一边培养晏承安吗?

到时候选个最优秀的出来,到时候也能服众。

再则,现在把皇子安排出去,能一定程度的减少兄弟阋墙,互相残杀的问题。

与其留他们在京城勾心斗角,不如放出去,各凭本事。

其实大臣私自打听陛下的身体情况,是一件十分’犯忌讳‘的事情,如果只是处于关心陛下,只要不被御史台那些嘴强王者知道,问题也不算严重。

但这次,他们的’打听‘明显是有深意的。

只不过陛下这次并没有阻止,让太医如实跟那些打听的大臣告知他的身体情况。

说来也确实是奇怪。

头两年,他是真的有些力不从心了,虽然没有大病,但老年人的基础病,他是一个没落下。

可去年开始,身子骨却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

就连太医也说,陛下的如今的身体虽比不上壮年时的情况,却也要比前几年好太多了。

若是不要太过于操劳,勤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之后都不用吃各种汤药了,吃一些食补就完全足够了。

这个问题没人能弄明白,也没人猜得到是祁秋年暗中给陛下输送了不少的异能。

哦,如果非要说有人猜到一些,那只有晏云澈一个人了。

毕竟上次晏云澈外伤瞬间复原的记忆还清晰如昨呢。

不过祁秋年自己也在琢磨,他之后要跟晏云澈一起去外地了,输送异能的事情就得断了。

如果离得近,他每年还能借着生意的问题,找时间回来两趟,影响也不大。

但如果是太远了,那他也鞭长莫及了,只能到时候再想想别的办法。

先说朝堂上。

陛下身体状况良好,这消息传出去之后,反对的声音就更小了。

保持观望的,也纷纷在朝堂上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支持陛下的决定。

皇子们也争先恐后,纷纷表达自己的决心。

甚至还说得冠冕堂皇。

“父皇,儿臣自愿去州府做官,替父皇体察民情。”

“父皇,儿臣也想多去民间看看。”

“父皇,儿臣觉得,以小见大,能做好太守,以后才能做好王爷。”

“父皇,儿臣认为”

老皇帝笑容满面,他十几个儿子,难得像今天这般如此齐心的,同时也是十分欣慰。

不管这些儿子现在是什么心态,但至少出发点是好的。

老皇帝有这个意思,大部分朝臣也不反对,皇子们也同意。

这事情,就直接拍板定了下来。

随后,老皇帝又公布了另外一件事情。

“皇子虽学习过管理封地的相关知识,但却是对打理州府没有经验,所以朕会给皇子们派一个副官,副官有权力拒绝皇子的决策,可提意见,但不可干涉。”

这问题就有些矛盾了。

傅正卿站出来,“陛下的意思是,殿下们缺乏一些经验,有副官看着点,才不至于出错,更是不能影响百姓的生活,如果殿下的决策有问题,副官一旦反驳,便不可再用此计策,若是计策通过了,副官也不得干预后续的工作开展。”

这傅正卿,大概是跟祁秋年接触多了,时不时还冒出几个新鲜词汇。

“当然了。”傅正卿继续说,“若是殿下对副官的决定表示不满,可以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由陛下亲自定夺。”

这也算是双方的製衡。

文武百官和皇子们这才恍然大悟。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他们去做太守,还要有个副官对他们指手画脚?这???

到底是不信任他们,还是不相信他们的能力?

皇子们心里或多或少有些不舒服,但他们也自信,只要自己的决策没有问题,这副官就无法反驳,那么副官也就只能当一个摆设。

可紧接着,陛下又丢下一个大雷:“除此之外,还会有一位监察官与皇子随行,皇子最多只能带三个幕僚,朕希望你们能凡事亲力亲为,不可将所有政务交托给属下去办,也莫要嘴上说得好听。”

皇子们若有所思,这监察官,不就是去盯着他们的吗?

他们都能想象到这监察官必然会是陛下的亲信,即便是他们想要做什么动作,怕是也难。

可是刚才他们斩钉截铁的说要去创出一片天地。

“诸位皇儿们也放心。”老皇帝下了最后通牒,“监察官隻监督你们是否将政务假手于人,并不参与你们的任何决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