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392节(2 / 2)
春秋称户牖(you),战国设邑,自此成为一方百姓群聚之地。
《说文》解牖,乃曰: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有门户窗落之意。
而用在兰考,这门户窗落,便是为了看住那条奔流千万年,改道无数次的华夏之母,黄河。
自前宋、前元黄河改道之后,兰考便成了黄口畔,千里太行堤的一处险要关键之地。
兰考去西八十里,便是六朝古都开封府。
河南道段大河决,则开封没(mo)。
千里的太行堤挡不住这条逐渐从母亲河变成祸河的洪峰,两岸数十府县、数百万黎民,一辈子从出生到入土,都是伴随着这条大河。
亦或是,入土之后,仍被淹没于大河河床之下。
淤烂万里。
时维三月。
江南的濛濛细雨,终于是吹到了中原故地。
江南乌衣巷里,女娘们手中的针线雨,到了中原故地,似乎也就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万年前大地先民们的洪荒时代,一切都是粗暴的。
大雨倾盆,溪流成河,山涧化江,土崩山裂。
千里大河,泥沙滚滚,太行大堤,风雨飘摇。
一切,都变得如同万年以前,中原先民们,在那洪荒之中为了种族的延续,需要拼尽一切去争取最微小的可能。
“老刘爷!”
“老刘爷!”
“上面怕是不行了,泥浆越来越多了!”
“咱们这里恐怕也是撑不住了啊。”
“呸……啊呸……”
“老刘爷!”
暴雨之中,奔流大河高堤上,一件蓑衣,顶着狂风身子前倾下压,抬着一只手压住头顶的斗笠,低着头沿着河堤往东走,不时的抬起头朝着四周呼喊着。
只是雨太大,风太密,声音离开了嘴就被吹散,消磨在这场风雨之中。
整条河堤上,还有不少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家住附近三义乡(今三义寨乡)的河工。
河堤的转角处,只见一名上了年纪,已经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一名少年的陪伴下,忧心忡忡的蹲在一块河堤大石上。
老人目光焦虑的看着眼前的大河。
往日里,无风无浪,风平浪静的大河,灌溉滋养着两岸千里之地的良田。
可是一旦上游大雨,洪峰一波高过一波,这条河就成了破家灭门的灾难。
老人的目光从脚下的河堤,一路看到了对面的河堤。
整个河面上,黄龙狂卷,掀起阵阵巨浪,无数的暗流涌动,在河面上画出一个个流动的圆圈。
遍布整个河面的,横截面被巨力撕扯端的木桩首尾相连。
一旦被圆圈吸住便会立马扎进满是黄泥翻滚的河水里,然后在下游数十米、数百米,乃是数十里外才会重新浮出水面。
狂风、暴雨、巨浪、洪峰。
老人却好似是石猴一样,定定的立在大石上。
身边的少年脸色紧张,嘴唇已经发白,瞳孔中带着恐惧。
“爷……爷爷……我们回家吧……”
老人回过头,皱眉看向少年:“回家?这河堤要是溃了,我们也就没有家了!”
少年脸色愈发的白了,虽然这条河年年有洪峰大水,可今年却明显不同于往年,自他出世记事开始,就没有见多这么大的洪峰水流。
脚下厚实的大堤,在这黄沙巨浪下,好似是在一阵阵的晃动着。
“可是……可是,老五叔已经带着人去县城了,县老爷马上就会带着人过来了。”
少年终究还是畏惧眼前这条完全变了样子的大河,心中只想着能早早的回家。
老人再一次的回头,瞪着孙儿,想要训斥一番,终究还是弱了下来,长叹一声,伸手拍拍孙儿头顶的斗笠。
“等其他人来了,你跟着回村子里。”
“往后好生的学着,爷爷在这里待了一辈子,种了一辈子的地,也当了一辈子的河工。就希望着你们,你们这些小子,能真的将这条河给制服了。”
少年并不懂老人的意思,听到能回家,便不顾的点着头。
随后站起身,想要找到同村的叔伯们,好带自己回家。
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scriptgtread_xia()/scriptg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