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671节(2 / 2)

加入书签

但身为大明开国功勋,因功封公,冯胜在军略之上的谋断自是百万明军之中的魁首。

他当即目光忧虑道:“太孙殿下若当真如此大费周章,只能说明山西道的境况很可能远超老臣的设想……”

傅友德则是在一旁,颇有深意道:“太孙殿下大举调动地方兵马,山西道难道不知?老臣对此,颇为疑惑。”

长城上的风雪忽的大了起来。

寒风刺骨,冰雪顺着人们后背衣领,滑落进身体里被体温融化,让人不禁周身发寒。

朱棣将视线从北方大漠收回,转身看向西南侧山西道方向。

“或许山西道境内贼子并非不知,而是也在做局……”

朝廷大规模调动兵马,是完全不可能瞒得住的。

中原不是关外草原,数万人撒出去,在那茫茫无边的草原上,就如同是砂砾入河流,让人寻不到。

“太孙会如何决断?”

全宁侯孙恪低声念道着。

他们都是久处边疆的老将,常年在外,难得一年里偶尔那么一段时间才会奉召回京,这几年朱允熥在朝廷里闯出来的名声,传到这千里之外的九边,早就变得模糊起来。

北上运河,跨直隶、山东、河北,数千里的路途,一篇千字文到了这里最后也只剩下一句总结的话来。

皇太孙不再过往,颇为神勇英武。

这是如今九边上下对当朝皇太孙朱允熥的认知。

当然,边军对朱允熥最大的了解就是,朝廷如今施行的军功爵之法,就是这位年轻的皇太孙一力推动的。

朱棣在沉眉回想着最后一次和那位年轻的侄儿见面的场景。

似乎是老爷子将家里的兄弟们都召回京师的那次宗室家宴。

在一众兄弟里面,太子兄长是最受兄弟们敬重和信服的。作为大明皇室二代,虽然有些人秉性暴虐,但更多的却是都有真本事的。

他们都是跟随着老爷子,从大明立国之初就一路过走来的。

时常,朱棣会在思考着,太子兄长继位大统,天下自然还是会一帆风顺。

但是若再往后呢?

老朱家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百姓好不容易能过上安宁日子,总不能短短数十百来年一切就都烟消云散了吧。

只是让朱棣没有想到的是,当初那个还在向自己呼救的侄儿,现如今已经成长到了这等地步。

朱棣有些恍惚,心中却也莫名的松了一口气。

“现在还没有任何消息传来,便说明熥哥儿是在稳扎稳打,徐徐图进,老成持重。”

似是觉得说的还不够,朱棣又说道:“我大明有一位好皇太孙!”

啪!

戍堡下的风雪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击鞭响。

随着是一道惨叫声。

张志远几步便走到了鞭响声传来的方向,从戍堡上眺望下去。

只见在皑皑白雪里头,长城上的修建并没有因为这场风雪而停下来。

那些脚上带着镣铐被流放至此的人们,正在独石堡监工们的鞭挞下,继续为帝国的九边防御做着贡献。

长城的修建,历来都是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持朝廷的开支在一个最低限度。

独石堡周遭山里产出石料,因而这一带的长城修建都是以石材为基底,两侧及顶部夯土加固。

石材的堆砌并没有使用任何的粘合剂,一片片的石料被打磨成需要的形状,随后层层叠加在一起,在重量的挤压下就能严丝合缝牢不可破。

而整个长城,也并非是所有的地段都可以让人在上面通行的。

长城最大的作用,从来都是阻拦草原上的骑兵冲锋南下。

只要有这一道城墙在,就能阻拦下草原骑兵冲锋的势头,随后将这些骑兵拖入到中原军队熟悉的作战方式里去。

朝廷这两年有钱了,长城的修建便得到了更多的钱粮,也因而会有更多的人被抽调到长城上做工。

在戍堡下,那些修建长城的流放之人里,张志远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那是当初从应天城被贬官发配到开平卫的黄湜。

这么多年了,他竟然都没有死。

张志远眼里多了几分好奇。

很显然,在如此寒冬里,还在长城上做工的自然不可能是那些经由地方官府征辟的普通百姓。

朝廷还没有严苛到让治下百姓在冬季修建长城。

此时长城上的这些人,都是朝廷犯官,亦或是作奸犯科被发配流放到边关上的人。

对待这些人。

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scriptgtread_xia()/scriptg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