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675节(1 / 2)
朱标笑道:“他只是做了种设想,只是儿臣以为现在大明还没有这个能力做成这件事情。叫大山里的百姓走出来,他们做什么?用什么养家糊口?靠应天城外那一座座工坊?儿臣以为,等什么时候湖广道也能有一座座如应天府这里的工坊,才有可能做成这件事情。”
朱元璋点点头:“所以新政不能停!”
朱元璋觉得在度过开国之处,大明又经历了前面那些年的内部纷争之后,现如今做的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让自家那混小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折腾。
这些年,应天府汇聚的人口愈发的多了。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国初的时候,自己一道旨意迁移地方百姓聚集京师所致,而是地方百姓自发而来的。
应天城外那一座座工坊,将应天以西数个府县的百姓吸引过来做工。
至今,朱元璋还记得当初在皇庄推门之后所看到的那一幕。
虽然当时自己被骂成了老流氓,但现如今只要一想到那样的场景已经扩大了数倍、数十倍,朱元璋便心中欢喜。
只要多一个人做活,便有一户百姓人家能多上一份收入。
这两年自己很少再去那些工坊看了,但朱元璋却知晓,现在仅仅是城外的一座专门从事棉花纺织的工坊,最少的都能有上千名女工做活。
并且,这些工坊并没有影响到苏杭一带的纺纱。
应天这边已经建立起以棉花为核心的一整套纺织流程。而在苏杭那边,则还是以蚕丝为主。
百姓增收,而地方上却未曾形成挤压。
这是朱元璋喜欢看到的局面。
朱标目光转动,低声道:“父亲是在想内阁那边的决议?”
朱元璋拍拍手中拿着的一份奏章,递到了朱标面前:“俺还没看,你看看再和俺说道说道。”
朱标眼睛微微眯起,接过老爷子递来的奏章。
不是孔家满门沉海喂鱼的奏章,而是河南道那边送回来的。
朱标眼前不由浮现了自家崽那张貌似纯良,实则心黑的面孔。
从今日知道孔家满门沉海喂鱼,朱标头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桩事极有可能是自家崽干的。
也只有他才能、才敢干出这样的事情。
死无对证啊!
朱标甚至猜到了,那只船队里的官兵,恐怕这个时候已经去往南征大军里面了。
这是最好的安排。
连带着,朱标都已经想到,只要自己查一查那些官兵的家人,这个时候是不是已经不在家中,就能知道这件事的真相。
手拿着自家崽送回应天的奏章,朱标没有急于翻阅,而是开口道:“内阁的意思,抛出开中制的事情,让外头没有太多精力只关注孔家的事情,儿子以为倒是可以。
毕竟对外头那些人而言,已经死了的孔家人,已经没有了什么作用。这两年朝中愈发严苛,他们大抵也不可能在这件事情上敢于明言诽议。”
朱元璋哼哼道:“俺倒是想看到他们明言诽议一二。”
朱标默默的翻了翻白眼,老爷子这是手上有开始发痒了。
他转口道:“只是开中制一事,却不单单涉及山西道。一旦朝中开始,连带着两淮盐场也得要生出事端。”
朱元璋淡淡道:“两淮已经开始往应天走动了,昨日里两淮就有人去了刑部尚书祁著家中。”
很显然,即便是口口声声要禅让的朱元璋,可他作为皇帝,对脚下的这座应天城还拥有着绝对的控制。
若是祁著现在就在这乾清宫中,恐怕已经是跪在地上请罪了。
朱标倒是习以为常:“天底下有本事的人很多,于我家而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若想要心思一样,却是少之又少。
祁著尚算可以,历任官职,做事都算得上得体。既然父亲知晓两淮往他那里走动,想必自然也知道祁著是作何反应的。”
朱元璋冷哼一声,脸上却是露出笑容:“他敢做什么反应,不过是将两淮进京的人给糊弄走了,连带来的东西也都送回了。”
“还算是知道规矩。”
“他要是不懂这个规矩,现在就已经跪在这宫门外请罪了。”
朱元璋语气严厉,只是脸上的笑容却一直不曾消失。
作为大明的皇帝,朱元璋始终相信,强压和严苛的律法之下,才能保持官员们的纯洁。
这是大明开国皇帝的威严。
朱标笑了笑,不再说话,终于是低头打开手中的奏章。
刚刚看了开口,朱标便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
“这混小子!”
他这么一番表现,朱元璋心中的好奇瞬间拉满,立马伸着头看了过来。
只是看了一眼,朱元璋也露出笑声。
只见朱允熥在这奏章打头便写到:孙儿上奏皇爷爷,问皇爷爷最近吃的可好,睡的可香。
巴拉巴拉,一大段的家长里短。
朱标一目三行,在看到那混小子还提到了自己,心里原本还有着的莫名的一丝情愫,方才彻底打消。
“兔崽子整日里没个正经,还怎么当个父亲!”
朱元璋笑骂了一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