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汉中争夺1(1 / 2)
汉中自古便是富足之地,再加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更成李兵家必争之地!
汉中太守李昭趁后汉王朝内乱之时,趁机自立,自称汉中王,如今已经五年过去了。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短短的八个字便将李昭的现状形容的淋漓尽致。从他自立为王那天起,他便迷恋上李醇酒妇人的生活。
凭借着汉中的地利,再加上蜀中的王建胸无大志,而李效又忙于对中原的争夺,再加上汉中物足民丰。因此李昭倒也逍遥自在!
只是这种安乐的日子在鼎兴五年十一月初七这一天完全变成了泡影。此时的李昭一如既往的在他富丽堂皇的宅院中。不过此番他却永远都无法再次睁开眼睛,看着他宠爱的美妾,以及他拥有的一切!
此时他的双眼如死鱼般突出,却已经毫无生气,青紫的面上依旧带着生前巨大的惊恐与愤怒,肥胖的身躯夸张的扭曲在华美的大床上。
一个粉衣女子面容扭曲的半跪半倚在床边,苍白的手青筋毕露,痉挛般的抓着一根白绫的两端,白绫缠在李昭的脖子上,将他的生命彻底终结。
李昭在位这几年荒淫无度,将一个富庶的汉中折腾的民不聊生。所谓上行下效,李昭如此,他的一干下属自然也是纷纷效仿。汉中,暗无天日!
所幸王建胸无大志,而李效又忙于自己征讨中原的步伐,因此,对于汉中这个承接巴蜀与中原的咽喉要道并未动攻势。没有了外部的压力,这些人平时又是享乐惯了的。此前后汉王朝还未曾分裂之时,虽然律令对于他们这些特权阶层而言只是一纸空文,但总有一点制约,还不敢过于明目张胆;后汉王朝一旦间四分五裂,对这些特权阶层仅剩的那点制约也消失无踪,而李昭与他的一干手下又没有内忧外患,自然是变着法的享乐。
特权阶层与受压迫的平民之间,永远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不在沉默中爆,就在沉默中消亡,用这句话来形容平民对特权阶层欺压的反击最合适不过!
汉中的动乱便说明了一切,当统治阶级的压迫到达了顶点之时,反抗便会应运而生。
作为巴蜀之地的继承人,王建虽然年幼,却也不像自己的老子那般草包,经过府中客卿以及王府中的官员的耳熏目染,十七岁的王建颇有些雄心壮志!
昔年汉高祖刘邦以巴蜀为基业,终究据有天下的事迹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他!他始终期待有一天自己也能达到那样一个顶点!
汉中的内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赵勾看到了,王建当然也看到了,不过平时他对赵勾这个表兄并没有什么好感。赵勾将自己的取而代之的心思隐藏的十分深,只不过王建年纪还小,心机并没有那么深沉,因此倒也不曾觉什么,但可能是出自直觉,王建对赵勾却是十分的不感冒。
因此当得知赵勾的提议在父亲那里吃了闭门羹之后,王建便开始琢磨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出兵葭萌关。既然赵勾不曾说服父亲,那就由自己说服父亲,让赵勾明白,巴蜀这个地方,是轮不到外人来插手的。
赵勾来到巴蜀后的表现让王建这个正派的继承人极为不爽,他年纪虽轻,却有着不同于父亲的志量与抱负,岂容赵勾在那里对自家的基业垂涎欲滴?
因此表兄弟两个互相看着不顺眼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了,这样的两个人能够和睦相处那才叫见鬼呢。
赵勾坚定瞪得看着叔父赵旸,斩钉截铁的说道:“叔父,机会难得,小侄无论如何都要争上一争!”赵勾所谓的争上一争自然是出兵汉中的事情,在他看来,这个机会十分难得!如果能够趁出兵的时机在汉中建立起自己的实力,那将是最好的结局!也省得在这里忍受别人的白眼。
王开对他倒是没有什么,很好的尽到了一个姑父的职责,虽然他的原配夫人,赵勾的姑姑已经去世两年了,但王开依然对赵勾以及前来蜀地的赵氏一族极为关照。可以说王开是一个好人,但却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赵旸微微的皱起眉头,沉吟了一下,似乎正在考虑接下来的话是不是应该说,赵勾紧紧的盯着赵旸,阴冷的目光让赵旸感到一阵不适,看他这副样子,赵旸心中明白,无论自己说什么,赵勾也不会听了!
自从来到成都之后,赵勾越的阴沉与狠辣,对于心机越深沉的侄儿,赵旸有种越来越看不透的感觉,此次汉中巨变,赵旸本身并不赞同赵勾去趟这趟浑水。
如今的汉中一片混乱,几位拥有兵权的将领没有了李昭的制约之后,纷纷拥兵自重,谁也不服谁,都想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掌控汉中。毕竟称王的诱惑不是每个人都能抵挡的住的。
在这个一触即的紧要关头,益州贸然出兵,后果除了会使汉中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者外,对当前的局势而言,再没有任何裨益。
那些争斗正酣的乱军将领在受到外部势力威胁的时候,极有可能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外部势力的入侵!因此,益州此次出兵并没有多少胜算,受到强劲的抵抗乃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怕是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赵旸想了想,悻悻的在心中叹了口气,终于还是不曾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即便是自己说了,赵勾也还是听不进去。此时的赵勾早已被汉中、割据称王的美好前景诱惑的方寸大乱,什么话都听不进去,赵旸索性也就不多说了,等赵勾再次品尝到失败的苦果之后,或许会变得现实一些。赵旸有些无奈的想到。
赵勾从未有过率军征战的经验,他的军事才能不得而知,不过赵旸却极不看好,因为赵勾从小便从未接受过这种教育。赵氏一族并非是靠军功而迹的家族,因此他们培养后一代的重心也是放在政治之上。可以说此前的赵勾根本未曾接触过任何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情形之下,让赵勾去率领大军,无异于太阿倒置,授人以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