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布置(1 / 2)

加入书签

第七百二十五章布置

万历十一年十月初的时候,万历皇帝下旨,令锦衣卫指挥同知王通督办总领大同,剿灭马贼,防范鞑虏。

差不多是九月下半,鞑虏的骑兵开始在大同边墙频繁活动,十月初京师那边就有旨意下达,这对于大明来说,可是难得的高效率了。

督办总领四个字,说白了就是“总督”,原本宣大总督是负责宣府和大同两个边镇防区,王通则是专领大同,大同巡抚,大同知府,辖下的各州县,以及大同镇,这各处的民政军政都是由王通总领管辖。

京师来的宣旨宦官念了旨意之后,还把原来属于大同总兵的王命旗牌交给了王通,也就是说,王通可以调动大同镇的兵马。

接旨是在太原府接的,宣旨宦官照例要歇息两天在走,据说这宦官住在驿站的时候,大同镇监军徐文派来了心腹问候。

少不得送上一份厚礼,监军本就有边镇太上皇的意思,现在他头上又来了个王通,怎么也要问明白根底。

“张诚张公公嘴里常念叨的,邹义邹公公那边,据说和王大人是结义兄弟”

宣旨的宦官也是个极有分寸的人,上面这话说没说,其他人也不得而知,但过后一天,徐文就连忙派人问候,并询问王通何时来大同,谦卑客气。

山西上下弄的一头雾水,这位钦差到来明明是查宗禄拖欠,突然间变成了督办马贼清剿,又突然间变成了督办总领大同,备虏备战。

不过这位做事不太按照常规的年轻大人去大同也好,查宗禄的种种作为虽然和大家没什么干碍,却让人摸不到头脑,总是心里没底。

山西巡抚、山西布政使以及一干官员,少不得去王通那边送行,说一些勉励的言语,还要商定一些军民的政务,真要开战或者严阵以待,山西就是大同的后方,民壮的协助,物资的输送都要跟上。

整个晋地都是忙碌了起来,若是有心人算计下,就会觉到有些不合逻辑的事情,比如说宫内的旨意未免来的太过及时,就算路上顺利异常,难不成这边送告急文书的使者到了京师,那边京师就下旨不成。

细算起来,搞不好是这边刚进城门,传旨的宦官已经从城门出来,而且传旨宦官脸色苍白,疲惫之极的样子,这一路上都没怎么歇息,看来是骑马急赶,这个也不太合规矩,大同只是告急,却没有到真急的时候,传旨怎么如此的匆忙。

但这样的细枝末节,谁会去关注,差个一天两天的,难不成还要质问天子,让他收回旨意不成。

大同总兵府邸已经被清了出来,王通当仁不让的住了进去,既然由他总督大同,那宣大总督翁文达也就乐得清闲,在自己的驻地不过来。

其余诸人,大同巡抚梅文进,大同镇监军徐文,大同镇副将马栋自然要会同议事的,除却梅文进之外,徐文和马栋,一个是宦官,一个是武将,可都是清楚王通的份量,他二人如此,梅文进也只能随大流了。

“马大人说得有理,如今以大同镇一镇之力,不足以抗衡俺答部的大股鞑虏,本官当上奏朝廷,请援兵前来。”

第一次议事,王通就说了这番话,原本还担心王通年轻气盛,逞强做事的徐文和梅文进都松了口气,王通这意见和马栋一致,倒都是守成万全的主意,众人形成了共识,立刻是联署附名,派六百里加急去往京师求告。

大同总兵府邸之中,除却王通的亲卫之外,其他官员豪商送来的丫鬟小厮全都被清了出去,听差听令的只有亲卫们,安全完全可以放心。

王通在书房中,谭将站在门边,一个个的人向里叫,下面的亲卫对王通的计划多少知道些,知道这是将主要传令四方,但没想到被叫过去的第一个人是齐武。

亲卫齐武进了书房,谭将就关上了门,王通这几十天劳心劳力就一直没有停下,即便是健壮身体,也显得有些疲惫,见到齐武进来,王通揉了揉额角,笑着说道:

“别人看不出,你整日里想着,估计能看出一二来”

刚说完,齐武已经跪在了地上,磕了几个头说道:

“属下愿为大人赴汤蹈火,粉身碎骨”

王通摆摆手,开口说道:

“这等话不必说了,本官这里有封给蓟镇总兵历云来的信,你今日启程,加急送到,给你六个人,三十匹马。”

“属下领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