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1 / 2)

加入书签

五六岁时渐渐被老妈洗脑,步入中学时,我依然不是太理解老妈。一点点长大,我更喜欢融入同学和班级。

伴随爸妈的离婚,不知不觉的,我觉得老妈为我付出是应该的,因为她是最疼爱我的人。

老妈上班后,当我独自呆在租住的房子等待老妈回家时,我希望有个伴,哪怕是一条狗。

为了我不至于害怕,老妈租住房东家的西下屋,尽管房东家的两位老人在家,老妈不回来时,我会感到孤独。

我提出要买一只小狗,老妈果断拒绝。我没有问,老妈没有解释。

老妈越来越没有时间面对我,家里家外只有她一个人挣钱与忙碌,我理解的同时,有一种莫名的怨气,说不好为什么。

不是因为爸妈离婚,或许是和老妈的沟通少了,同住一个屋檐下,有孤单的感觉。

可能就像人们说的那种物理惯性,当一个人忽然对你好,你会本能的不自在。一个人始终如一的对你好时,你有意无意的任性,认为那是有资格拥有的!

当这个人与你陪伴沟通越来越少时,又是失落与埋怨。青春,徘徊与懵懂与理智间,因为不成熟的个性,更容易偏向于幼稚的自私。

我和老妈的分歧似乎越来越大。我和老妈都不曾留意。

我初恋的诱发点是小学时那个主动和我说话,主动和我一起走出校园的男生,叫他前位吧。

在我小学三年级时,前卫喜欢主动和我说话,放学后追着我一起走出校门。

现在想想,那时的我晚熟的很,觉得他非常多余。都是女生一起走,男生一起走。偏偏他,多余的要命。

记得有一次不想和他一起走,我在前面跑,他在后面追,我摔倒了他还追,当时委屈极了。

升入中学后,我在七班,前卫在九班,我如释重负,听着秦晓蕾时不时的喋喋不休,自习课也不肯错过;李世勋大哥总能在午饭时送上一次性筷子;有了手机,小学时的闺蜜又可以联系。

班主任发现我对学习的认真,和平时开朗不惹事的性格,时不时向我投来欣赏的目光。

我觉得我的校园生活还是可以的。

看着同学们暗地里彼此送情条,送零食,多喝水之类的,羡慕是羡慕,并不憧憬。

源于看樱花。

“韩莎妙雪,我们去看樱花吧!”

我旁桌的旁桌,蒋依依兴奋的望向窗外。

蒋依依平时少言寡语,和我一样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时像蚊子。但我和同学之间有聊不完的话题,蒋依依是每天脑袋卡在课桌上看日漫。

我和蒋依依谈不上是朋友,同学而已。她的忽然热情让我犯傻,我赶紧迎上去看窗外“在哪了?”

明知道中国的校园里不会有樱花,出于友好的迎合。

蒋依依后来成为我的闺蜜之一,完全是我刻意的接近。只因我问老妈,一个女孩为什么疏远所有同学?

老妈却说“一个不合群的孩子,可能是一个缺爱的孩子。如果人品还好的话,你的性格或许会改变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