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赖家抄家,周瑞倒灶(2 / 2)
贾赦看向侍卫:“愣着干嘛,还不快去!”
不一会儿,三人就被捆着押来。赖大、赖升连连求饶,贾赦不说话,只从箱子里取出御赐摆件递给母亲看,登时唬了贾母一跳——
御赐之物怎在这里?若让人知道,到时陛下降罪,那可就完了!
贾母忙令鸳鸯把那东西收好,又让人细细在箱子里翻找,见再没有御赐之物,这才松了口气,怒道:“来人,给我把这家子贼都送衙门去!”
赖大媳妇哭的最惨,贾赦偏要她留下问讯,指证周瑞偷卖古董一事,贾母平复片刻,方道:“罢了,先等等,问清楚再把这家子送走。”
于是几个回合下来,贾赦以赖尚荣作要挟,赖大见大势已去,害怕儿子出事,便供出了周瑞女婿冷子兴。
贾赦一声令下,又让侍卫往古董铺子抓了冷子兴过来。
冷子兴不明所以,还不晓得赖家出了事,又挣扎不过,连同铺子伙计也被捆了来。
一进荣国府,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登时猛烈挣扎起来。这些侍卫哪能让他挣脱?一脚踢在腿弯处,冷子兴惨叫一声,动弹不得,便如死狗般被拖了过来。
实未料到第一次见贾家老太君是这种情况,加上事情败露的恐慌,倒叫冷子兴哆哆嗦嗦、六神无主。
贾赦亲自逼问,加上赖大媳妇指证,很快便水落石出——原来冷子兴借岳父岳母之便,先时还老实做着贾家典当古董的生意。
后来嫌此利不丰,就铤而走险,做赝品替代真品让周瑞家的赎回贾府,自己卖了真品赚钱。
而后贾府经济好转,王夫人不再典当,他便急了,串通岳父岳母从正院屋里偷摆件,用假的取代真的,再把真的卖掉。
先时周瑞害怕,还劝女婿收手。没想到卖一件就挣几百上千两银子,财帛动人心,这才跟着趟了这浑水。
至于赖家那几件古董,却是冷子兴想搭赖大的路子,承包荣国府太湖石生意而送的礼。
赖大收了礼,赖大媳妇不清楚缘由,说是周瑞干的,某种程度上却不准确。
至于御赐摆件,冷子兴坚决不承认是自己送去赖家的,贾母也不想追究了。毕竟透出一句半句,叫人晓得丢过御赐之物,自家也落不了好!
既已全部问清楚了,贾母拍板,令贾琏写了诉状,又让人把赖家和周瑞一家子都送去衙门。
王夫人不敢反对,心中深恨周瑞一家连累。周瑞媳妇抱着她的腿求饶,王夫人面色铁青,还狠狠踹了一脚。
赖嬷嬷哭得头发散乱,对着贾母不住磕头,旋即被架了出去,冷眼瞧着,贾母颇不是滋味——任谁知道陪伴几十年的亲密奴仆是个贼,心里也高兴不起来!
想到过去种种,老太太红了眼眶,只觉心里悲凉。好端端的,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说起来贾母比贾政认为的要坚强许多。赖家的事虽是个打击,到底没有打倒她,伤心愤怒不过一两日,很快也调试过来了。
早几年以前,贾珠对他爹说要干掉赖家,贾政担心母亲受不了打击,还让贾珠悠着点,等老太太百年以后再说。
贾珠当时虽答应了,到底计划赶不上变化,贾家穷的还不起欠银,赖家又这么富,只能违背诺言借刀杀人,撺掇贾赦把赖家端了。
如今晓得老太太没事,贾政父子都松了口气。
府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晴雯当然也听说了。她是赖嬷嬷买来送给贾母的,而后兜兜转转到了贾珠屋里。因不忍赖嬷嬷这大年纪了还蹲在牢里,晚间便向贾珠求情。
贾珠搂着她,私下说了贾府的难处、赖家的罪责,晴雯叹了口气,这才不作声了。
直到赖家行刑,晴雯到底不忍,私下拿了银子托表兄替赖家收殓,这便是后话了。
金钏这边,则是恍惚忆起王夫人屋里摆件轻飘飘的,她当时还觉奇怪,如今看来,方恍然大悟——原来是被周瑞家的偷去卖了!难怪!
因是贾府之事,又有贾珠的面子,衙门此案断的颇快。贾府只告赖家、周瑞家盗窃,依《大明律·贼盗》篇,所盗之物价值超过一百二十贯,加上情节较重,故判处绞刑。
此事在京中到底引发了波澜,只不过有永嘉帝追缴欠银之事在前顶着,到底热度有限,议论了几日也就罢了。
贾府这里赖家、周瑞家没了,贾母和王夫人都损了人、折了面子,府里也没人敢提此事。
贾赦几个倒很高兴,那日过后又抄了周瑞家,虽不比赖家富,倒也得了注财。
此时没有买卖不破租赁的规矩,赖家的花园子虽早租出去了,因赖家出事,那租园子的商贾也不敢租了,非但主动从园子里搬出来,还给贾家送了礼。
贾府自没当回事,赖家已被抄家,里头早空了,也就剩个园子好看。贾琏本欲卖了那宅子、花园,贾珠让先留着,便先放在那了。
却说这几日贾珠从户部查了帐,宁国府也有十万左右的欠银,不是个小数目。
至于两府欠内务府的银子,如今永嘉帝让总理内廷都检点太监裘世安暂管内库,就得找他问问情况了。
好在贾珠跟裘世安关系不错,这位又去秦北传过旨,这天寻了个机会,他给裘太监宫外的私宅递了帖子。果然没过几日,裘世安出宫,就差干儿子来寻贾珠。
见面叙过寒温,贾珠说了来意,裘太监眉头蹙起:“陛下尚未提及此事,都是过去的事了,贾大人这又何必?”
贾珠苦笑:“不提内务府欠银是陛下体恤臣子,但要当作没这回事,未免有占便宜之嫌。
如今既要还国库的钱,索性一道还了也好。我家人多,花费也多。现在不还,日后说不得就掏不出银子了。”
裘世安微微一笑,算是认可了他的话。过了一日,便给贾珠带话,贾府这才晓得具体欠银数目——荣国府十二万两左右,宁国府倒是少些,也有五万两。
既得了准确数字,眼下便是筹钱了。荣国府还好,公中本身就有五十五万两,加上赖家的两万,也够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