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骑兵的困境(1 / 2)
很难吗?
赵章撇撇嘴,心里很不屑:
毛线哦,明明汉朝就能一次次集结起数以万计乃至十万级别的骑兵,怎么到你这里就不行了?
借口,都是借口!
赵雍不知道赵章翻这个白眼儿是什么意思,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应当能听懂,扳着手指给赵章做一道算数题:“我赵国现有子民近三百万,其中适合上战场的一百万不到,对吧?”
这个当然没有争议,赵国如今人口大约也就两百七八十万,刨除老弱病残妇,能够上战场的顶天了一百万。
赵雍继续算:“这百万人,都曾经在军中训练过。你可知百万军中,能够骑射的,有多少人吗?”
这就要提到战国时期的兵役制度了!
战国时代,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列国基本都是全民皆兵。
后世赵章只知秦国耕战制度,但来到了这个时代,赵章才知道,其它国家其实也一样!
若不是全民皆兵,长平之战时,三百多万人口的赵国,怎么拉得起一支四十万人的庞大军队?
所以全国的适龄青年,都曾经在军队里训练过。
那么赵雍自然知道,全国的适龄青年中,到底有多少有能力骑马射箭的!
这个数字说出来倒也不少:“百万之众,善骑射者,其实不足五万!”
这个数字不低了,二十分之一,即使放在武德充沛的战国,这个比例也很高了!
赵雍继续算:“五万人可为骑兵,分出去一部分给步兵做斥候,分出去一部分来飞马传信,还有一部分散落民间,剩下的还有多少?”
哦吼吼吼!
赵章一下子懂了:
五万人会骑马,可不代表五万人就能全部塞进骑兵部队里去!
驿站和情报难道不需要骑士来回奔波传信?
各支步兵军队难道不需要斥候骑马侦查通信?
再者说了,不能所有会骑马的都收进军营里吧?民间难道就没有对于骑士的需求?
这么一算,真正可以集中使用的,用来组成骑兵部队的,其实没多少了……
赵雍看着赵章恍然大悟的模样,继续给他上课:“可胡人从小到大一日也不离开马背,胡人不论男女老幼皆可骑马,所以为父才要行那胡服骑射之事啊!”
这说白了就是个兵源问题,骑兵用了都说好,可农耕文明,哪来那么多会骑马的人?
赵章闭上眼睛开始思考,用后世打工人的思维模式来试图理清这个逻辑……
很快,经历了后世残酷内卷的赵章,就找出了问题的关键:“骑兵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学习成本的问题,对吗?”
赵雍没听过“学习成本”这个词儿,但赵雍能听懂赵章所表达的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