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话 漫水桥(2 / 2)

加入书签

一点用没有,水汽让河卵石完全潮湿,就连我们自己踩过的地方也看不出来有人经过。

不知不觉又贴向水边,一点点前行,震耳的声响使我们脑仁生疼。

脑袋昏昏浩浩不知走了多久,一条巨大的黑色物体出现在灯光最远处。只有半人高,横亘在水面左右不见尽头,像个城墙一样。三人心里也十分吃惊,如此壮观不知何物,一时不敢上前!

三人站成直线,灯光衔接起来才看清,如此庞然大物只是一条石桥。虽然不高,但左右望去立刻发现,石桥一米多宽,延伸至水面的部分还有略微弯曲。居然是蛇曲形建造,这样可以减缓水流对桥体的冲击。我们面前的河卵石下,桥墩埋在里面。典型的石板铺就,两边是一掌高石条护栏,桥面略高于水面,说是石板也不全对,古人建桥就地取材,铺就桥面的应该是石梁。

三人没说话,瀑布的隆隆巨响,应该就在桥的对面不远,这样的环境在耳边说话对方都听不到。

脑海中这在古代属简易石桥,名字好像是叫‘漫水桥’。也许古人是根据石桥建造简单才给它定义‘简易’,但是它建造简单,其中的技艺绝不简单,尤其是瀑布近在咫尺,湍急水流中建桥,桥墩桥体,所有工艺都要适应这特殊的环境,不是外面明流河上的那种有了桥墩直接铺板就行。

古人在这建桥,一定有必要性!

站在旁边,桥上的深绿色的附着物像是苔藓,厚厚一层长期在水汽中使其湿漉漉的。用手轻轻试探一下,厚厚的毛茸茸的感觉很像水藻,紧紧依附在石板上,已经生根,像是长在上面一样。

在桥面石板上的脚印乱七八糟,大家心里一阵惊讶。这些脚印好多都重叠在一起,按照脚尖方向来说,有来有去,分辨不出最后去向是哪边。

丁晓东跟着明哥跳上漫水桥,想要观察判断脚印的去向。上桥的动作太猛,两个人都差点滑倒!

我刚爬上桥,李立明手指岸边方向,意思是让我和晓东去那边,因为脚印太乱,每个步幅当中都要有几枚脚印分离出来,很难判断什么情况。

但是李立明用手指在桥上将脚印一一圈出来,朝向水面方向,依稀能看清三排,有的重叠在一起,至少属于三个人。

丁晓东在护栏上放下点燃的蜡烛,给后面的张春来他们引路。气流让火苗有些轻微晃动,但影响不大。

我跟着丁晓东,扭头向岸边那头走去,紧贴着右边,两人弯着腰仔细查看脚印的样子,的确是至少三人。很多印记似乎在来回走动,因为那些印记不断来回调转方向。

仔细区分,其中并没有钟磊穿的登山靴。很多都是中间带有圆形图案,四边锯齿花纹,脚掌中间断开一段,足跟部位是四排小方块压痕,这样的花纹多见于反皮朋克,还是那种中间带钢板的。

跟着脚印走出不远,桥面上再没有踩过的印记。这时候回头,脚印的情况一目了然,三个人在这来来回回走动频繁,很多脚印压在一起,最后朝向水面方向而去。

对方在我和晓东走到的地方停留很久,来回走动就可以看出来。抬头看一眼明哥,他已经朝着对岸走出很远。我看一下来的方向,还没有灯光出现,张春来可真够墨迹的。

赶快跟上去,漫水桥在水面上,唯一过水的石桥是伏击的绝佳地点,只要对岸有一支长枪,枪手枪法可以,把我们消灭在桥上轻而易举。想到这里弯腰探出身子,桥体离水面不足半米,水流湍急颜色微绿,看不到水下有多深。但是脑海中急切回忆起明哥电脑上查阅的资料,漫水桥的桥体大多采用‘阴拱’,在水下直接打入桥墩,建造方式决定了桥墩不会过高。

对面有子弹打过来的话,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下水,即使下水也要在靠近桥墩的地方下。

主意打定,快步追上明哥。

脚步越来越快,隆隆水响也变渐弱,水花拍击岩石的脆响清晰可辨。再看桥下的水底,已然出现河卵石,而右边的水还是很深,水流不是直向漫水桥,而是转到身后经过的地方。

流向原来是倾斜的,这是水湾,瀑布之上并非平缓的暗湖外流。

李立明停住,桥头前方的岩石边,隐约出现一个山洞,走到李立明身后,两个人的灯光同时照在一起,发现石洞周围很多地方都有凿刻过痕迹,是人为加宽了原来的洞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