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铁手团(1 / 2)

加入书签

“贪着护渠的银两,吃着纤户们的血汗,你竟然还能下令杀死那些穷苦的纤户,似你这等丧尽天良,心如蛇蝎的恶贼,人若不除,天必诛之,亏你上的堂来,大言不惭,恬不知耻,口口声声以朝廷命官自居,真是不知这世间有羞耻二字。”

王周丝毫不敢反驳,只能任由狄仁杰责骂。

狄仁杰怒从心中起,并一把打飞王周的官僕。

“大人?”王周被这举动吓了一大跳。

“你也配头戴官僕?你也配身穿这套官服,就是这张人皮,也不该披在你的身上。”狄仁杰冷道。

“大人息怒,犯官还有下情回禀。”王周赶紧表态。

“哼,你说的话,最好是我想听的,否则,明日清晨,我便奏禀皇帝,将你身送东市,顷刻间,便要尔悬首藁街。”狄仁杰道。

“是,大人知道,大运河邗沟段,南起扬州,北至山阳,是朝廷北运的咽喉,归扬州漕运衙门管,为此朝廷每年都要下发几十万两护渠款,以及两岸纤户护漕饷十几万贯,可是自从漕运使杨九成大人到任之后,这笔护渠款,就再也没有用到护渠上。”王周回答道。

“那这几十万两白银,是怎样开销的呢?”狄仁杰问道。

“自然是杨大人自己做主留下了。”王周答道。

“留下了?说的倒很轻巧,留下做什么?”

“除了他自己扣下的那部分外,他将护渠银两分为打点费,照应费,招呼费,还有斡旋费等多种名目,这些款项除了供衙内官员吃喝玩乐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内外打点照应。”王周答道。

“怎么个打点照应?”狄仁杰问道。

“先说漕运使衙门内部,每年衙内上下数十名官吏,按照品秩高低,都能拿到一份养廉银。”王周也不再隐瞒。

“养廉银,这个名字起的好啊,真可以说的上是无耻二字,明明是贪污,却说什么养廉,难道清廉要用朝廷的官银来养吗?”狄仁杰愤怒地骂道。

“王周,你一年能拿多少养廉银啊?”狄仁杰问道。

“小的一年,一年能拿两千余两。”王周回答道。

“两千余两,好家伙是我这个凉州刺史官奉的十倍啊。”曾泰吃惊地长大了嘴巴。

“难怪邗沟屡发覆船事件,原来护渠的款项,都被你们这帮蛀虫贪进了自己的腰包。”封可言也愤怒地大骂起来。

“连一个小小的九品护漕,一年都能分两千两,就更不要说漕运使杨九成了,除了你们衙门内部的养廉银外,还有什么打点之处?”狄仁杰问道。

“对外的打点叫做照应,上至刺史衙门的主管大吏,下至邗沟水域经过的山阳县,盱眙县,等十县的县令及各级官吏,都要照应到。”王周答道。

“还有呢?”狄仁杰问道。

“近些年来,朝廷多次派人下来巡河,每位巡河官员,都会收到一份礼金,具体数目不知,只知道这就是所谓的斡旋费。”王周回答道。

“我说怎么每次工部派出的官员,回复的内容都是一般,说什么邗沟久塞大梗,将责任都推到两岸纤户身上,原来是他们收受了贿赂。”封可言怒道。

“王周,我来问你,邗沟覆船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狄仁杰问道。

“大人,真是怪事一件啊,只要是江淮盐铁转运使的盐船,行至邗沟必定翻覆,可其他船只经过却安然无恙。”王周回答道。

“哦?”听到这些狄仁杰也是大吃一惊。

“是啊,不仅是船毁人亡,就连船上装的食盐也奇异的失踪了,我们也曾多次与当地官府,前赴出事地点查察打捞,可却是一无所获,当时杨大人怀疑是两岸的纤户做贼,于是抓了上千人,可是却查无实据,后来想了很多办法,事情依然还没改变。”王周继续解释道。

“于是,你们无奈之下,将责任推到两岸的纤户身上,扣发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护漕饷,以致于引发民变,然而尔等不知体恤,却唆使官军镇压,这才导致方九等人进京告状,而此事又被你等得知,因此你得到杨九成的指使,率属下前来神都追杀。”狄仁杰分析道。

“正是。”王周点头道。

“水部郎中李翰前往扬州调查,是不是也接受了官银?他的死又是怎么回事?”狄仁杰问道。

“这我李大人在扬州只住了十几天,便去了山阳县,是不是接受了贿银,小的就不得而知了,只是他曾到纤户家中查访,此事被杨九成大人得知,非常生气,后来邗沟再发覆船事件,李大人不知什么原因,上吊自尽了。”王周微微摇头道。

得到王周的供词后,狄仁杰连夜行船,带着曾泰和封可言,以及他的钦差卫队悄然出发。

……

洛阳码头驿站中,宁氏还在睹物思人。

突然得知李翰的死,对她的打击很大。

想到手中的密信,乃是李翰留给他最后的东西。

所以她绝不允许有失,于是她将密信藏了起来。

突然一块石头射入窗户,惊醒了藏信的宁氏。

宁氏来到窗户边,捡起了地上的石头。

石头上包着纸条,要告诉她关于李翰的事。

宁氏不疑有他,赶紧朝约定地点跑去。

然而等待她的人,正是逃走的云姑。

云姑直接举起长剑,架在宁氏的脖子上。

“怎么没想到吧?”云姑一脸得意道。

“你们究竟是什么人?”宁氏开口问道。

“你有必要知道这么多?你只要知道,我为什么约你到树林里见面就够了。”云姑冷声道。

“为什么?”宁氏问道。

“一个月前,李翰从山阳县托人,给你捎回了一封书信,是吗?”云姑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