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神秘信,神秘封006(1 / 2)

加入书签

林生一边跟着吉丰制作草签,一边被迅速带入与这草签相关的往事。自从那年他在田头拣回硬皮本,他的命运似乎就被小本本上的那些断断续续的神秘符号牵引着。第二年自己上了高中,遇到一位说话很有哲理、似乎无所不知的历史老师徐悉通,死磨烂缠之后,徐老师才向他透露,原来那本本上画的,一直连着的线表示“阳”,断开的符号代表“阴”,由三条阴阳符号组成的是原始八卦,传说是伏羲的发明;六条符号组成的图像,是八卦的重叠,共有六十四卦,听说是周文王的创造。再往下探究,徐老师便三缄其口,说他知道的只有这些了,若想知道更多,得去研究《易经》。那个时候,《易经》还在禁shu之列,徐老师既不愿给自己惹麻烦,也不想让林生坠入与高考无关的杂书之中。无奈林生生性好奇,高二那年,他写信拜托在南昌续读大专的武向阳,帮他去借有关《易经》的书,向阳的回复让他很失望:“文ge”虽已结束,《易经》依然未能解禁。正在林生一筹莫展之时,奇迹出现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镇里的旧货摊上发现一本署名朱熹的《周易本义》,翻了几页,便知道那正是自己所要的东西,于是便用五角钱——两麻袋桑叶的全部售价——把那本书买了回来。什么“乾三连、坤三断,震仰盂、艮覆碗”,口诀背得过瘾,八卦浸入其心。正因迷恋此书,毕业那年他的成绩才江河日下,仅考上本地区的一个大专。他想,能够读懂《易经》的人,岂愿在小泥沟里湿脚皮?可是家里没钱让他复读,他只能一边去煤矿挖煤赚钱,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复习。第二年再度报考,他被省城的一所师范学院历史系录取。然而此时的他,心思早已转向,立志要做哲人。江西的师范我能考上,北京的师范为何不能?为此,他用自己学到的《易经》算卦方法,给两所师范算了一卦,看看谁能得到天下英才而教之,结果京城“吉亨”,省城“悔吝”。这一卦给了林生无限动力,他发愤苦读,虽未头悬梁,锥刺股,却也做了类似萤窗雪案的事,在井下煤堆子里休息时,也顶着矿灯看书,真真的“萤烛炭海”。到了一九八二年,他终于如愿考入京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吉丰的话语打断了他的回忆。“对了,我想起来了。有一回我问爸爸,庙里那些抽签的东西,是伏羲发明的吗?我爸说,那是后人乱整的,伏羲的东西高深莫测,远非抽签那么简单。”

“难怪你刚才的话很靠谱,原来你爸爸也懂这个。”

“什么叫也懂?小看人。告诉你,我们可是中医世家,我爷爷的爷爷时候,就开始行医了!”

“失敬,失敬!”林生一边道歉,一边赞许:“一般的老中医,大都是阴阳辩证高手,精通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与《易经》是一源同出。对了,你爸爸一定不是一般的老中医。”

“切!一般的老中医,能做到北京中医研究院的主任医师?”吉丰骄傲地晃了一晃身子,又说:“可是我爸就是不愿算卦给我看……不过,也不能怪他。他一说到《易经》,我妈就骂他在宣扬封建迷信。”

他们说着做着,草茎已经盈手。林生数了一下,已经超过五十根。“够了,够了。”他将细小、弯曲的挑了出去,然后走回图书馆的台阶前,坐了下来。“你看,这就是‘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说着,他将五十根草棍儿拿在左手,右手从左手中随意取出一根,放在面前台阶的远方。

“要我帮吗?”吉丰轻轻地问。

“谢谢,不要说话,让我正心诚意。”

吉丰听了这话,便乖乖地蹲在一旁,好奇地看他如何演《易》。只见林生用右手随意将左手的草棍儿分出一部分,接着撮出一根,放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之间夹着,口中兀自诵道:“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再接着就将草棍儿飞快地摆弄着,比女孩子过家家时撂沙包还要麻利,看着看着,吉丰便看不懂了,如同坠入五里雾中。

大约摆弄十多分钟,好像反复折腾三遍之久,林生才把手里的棍棍全部放下,从随身背着的黄色军挎里掏出笔记本和笔,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在靠近底部的地方划上一根横线,线的右端写上“初九”二字。

“初九,什么意思?”吉丰轻轻地问。

“初九,就是第一爻为九,是老阳。《周易》里的重卦,每卦分为六爻,最初算出来的叫初爻,就像庄稼初生一样,先从地面冒出,然后一点一点向上,慢慢地长成。九是老阳,六是老阴;老阳和老阴,都可以转化为它的反面,变成老阴和老阳,这就是‘过壮则老’和‘物极必反’。”林生耐心地向她解释,自己也想借机休息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