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琉球国(1 / 2)

加入书签

王文龙切下象拔蚌的内脏,吩咐人拿去煮粥,又要了一瓢热水将象拔蚌笔管放进去烫。

等象拔蚌的外皮瞬间皱起发白,王文龙连忙将之便捞出过凉水,外皮经历冷热之后失去弹性,十分容易脱去,然后王文龙便将脱了皮的笔管切成薄片。

象拔蚌的吃法很多,煎炒烹炸甚至炖汤都可以,但王文龙最喜欢的还是切片后飞水,然后蘸酱油吃,他觉得如此口感最好。

只用不到一刻钟,一盘象拔蚌片便放到了小木几上。

王文龙见杨天生龇牙咧嘴的,问道:“杨大哥怎么了,不喜欢吃蛤蜊?”

“不是,”杨天生摆摆手:“看你处理这物事我疼……”

周围一围观者纷纷点头,刚才处理象拔蚌的过程代入感实在太强了。

杨天生和王文龙动筷之后,钟斌以及移民中稍有地位之人也都上来尝试,象拔蚌的味道就是正常的蛤蜊味,鲜甜爽脆,好吃,却也说不上多特别。但光凭长相,这一盘象拔蚌就能值几十两银子。

杨天生想了想说:“这既然时海蚌,就可以照晒干蚌的方法汆烫处理之后可以晒成干货。”

王文龙提醒说:“但咱们处理这大蚌时得多加一道工序,找些竹片木片,将其固定之后再晒干,务必使晒干的象拔蚌也要保持伸展,且要能够看出大小,方便卖价钱。这蚌的内脏也要想办法处理保存,可以试着用油浸或渍的方式做成罐头。”

“我这就去安排人。”钟斌点头道。

“还有,”王文龙说,“帮我赶快蒸馏一些高度酒出来,再弄些饱和的浓盐水,我们得抓几只大的象拔蚌浸泡成标本,未来摆在货架上。”

杨天生想了想,笑道:“还是建阳的主意好,这象拔蚌的长相就是活招牌,不让大明的百姓看个标本,实在是浪费了。”

王文龙点头:“如果实在做不了湿标本,就小心地将象拔蚌外皮剥下来,缝合好之后往里头填塞大量盐巴,做成其生前模样的干货,如此也能让大明百姓知道其长相。”

钟斌也笑起来:“这路古怪的咸鱼日本人常做,我手下人在日本贩咸鱼时学过。”

早两年日本东西合战,给两边军队卖咸鱼是很大的一笔生意,福建海主参与颇多。这年代大明的生产力对于日本是碾压级别的,像咸鱼这种农副产品,大明的沿海村落只要掌握了制作方法,制作成本甚至比日本人在当地制作更低。

……

在大明,朝廷严禁中日贸易之后,台湾岛成为福建商人对日本出口的洗产地所在。

而日本人想要对大明出口货物,洗产地的地点是琉球王国。

大明建立之后,周围的各国都来朝贡,朱元璋派使节到各国观察,得到回报,“日本、交趾、占城等国,凡十数而琉球最贫。”

大明建国之时,琉球人甚至只能坐竹筏航海,送个人到大明都九死一生,更别说做海上贸易了,朱元璋为了帮助琉球建立朝贡体系,派闽人三十六姓移民琉球,琉球才开始得到航海技术。一直到清代,琉球派往东南亚各国的船上,船长、通事绝大部分也还是中国人,琉球本土人只在船上担任水手等低级岗位。

而且大明对于各国的朝贡都有次数限制,但是在成化之前对琉球却特别规定不加限制,“有来必赐”,甚至对于到达大明港口却遇到海难的琉球朝贡船,大明同样当做礼物已经送到,并且给与高额的回礼。

琉球王国占着这个便宜,直接把对大明的朝贡当成了国家经济的重要来源,后来做到一年五贡,“天朝虽厌其烦,不能却也。”

到了成化之后终于忍不了,这才规定琉球一年只能一次朝贡。但琉球王国还是有挣钱的办法,他们把每年朝贡的份额当做进口配额卖给日本商人,船只都不需要在琉球靠港,琉球王国派人把文书送去日本,日本人拿着琉球国“朝贡”的批文就能堂而皇之的到大明交易,还能虚报漂没,换回诸多大明的回赐。但这样的地方在中日产生矛盾的时代也是最容易发财的,大量福建日本的走私商人都在此间开设贸易,图的就是一个三不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