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193章 专题报道(2 / 2)
王文龙还写了一件事例,一户人家因为贫困而抛弃女儿,十几年后这家人经商致富,想要找寻,找到后发现女儿幸免于难,但是却从小在养济院长大,自小营养不良,而且长大之后配到泼皮家中,长年的困苦劳动以及丈夫虐待已经将这女儿给凌虐的半死,等被接回家中时一双眼睛已经瞎了,脸也被丈夫殴打之时用刀划烂——这是明代真实事例,王文龙亲自走访调查然后用文学手法写成,让人读了无比唏嘘。到第三篇则写解决办法——莆田列女胡氏同情孤女,专门在福州集资开办女子纺织厂,给了女子一条活路。
邓志谟看着三篇稿件,越看越是惊讶,然后便是连连点头:“建阳,这点子太好了1
王文龙第一二篇文章都写的极其动情,许多惨状的真实描写都能打动此时百姓,而到了第三篇图穷匕见,王文龙全篇不说他自己在女子纺织厂之中的股权,只把这事业包装成胡氏的善举,又通过描写那些女子在纺织厂之中辛勤劳动的场景打动读者,顺便用记者的口吻宣传这些女子织出来的织物有多么精美。
最后王文龙采访胡氏,通过她口说出希望有善良人物可以支持女子纺织厂的事业,不要因为是女子的工厂就歧视——这就是一篇妥妥的软文。
但这篇文章却很符合《旬报》中正平和的调性,既能宣传王文龙的工厂又能对社会有益。
邓志谟一看就知道这文章肯定能火。
王文龙又道:“还要加上刻板图画。”
王文龙拿出自己的一张画稿,邓志谟看去,就见稿纸上用几笔画出草丛,草丛中躺着一个可爱婴儿瞪大眼睛好奇看着世界,但是婴儿背后却是一座正在冒着烟的婴儿塔,新生儿被丢在荒野之中无人照看根本活不下来,那冒烟的婴儿塔显然预示着孩子的命运。
邓志谟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绘画,寥寥几笔,虽然画的不太真切,但是却将婴儿的可爱以及婴儿塔的残忍同时对比出来,旁边的衰草丛上还带着寒露,显现出环境之中天气寒冷,让观者更对那饥寒交迫中的小婴儿的处境感到同情。
邓志谟连连点头,连忙叫人给王文龙留出板面。
曾鲸经过半个月的练习,画技已然大涨,之前王文龙被堵在莆田,他家仆人给王文龙送书画正好和王文龙错过,于是这次干脆带着王文龙的画像来找师父。
没想到一到王文龙家中便被截住,还被王文龙要求作画,这些画都会用刻板画的形式放到《旬报》上。
“真要如此画吗?”曾鲸提起笔来有些为难,王文龙要曾鲸配合三篇报道总共画五幅插图。
第一副是被丢在婴儿塔之前的女婴,第二幅是那个被父母找回家之后却已毁容瞎眼的被遗弃女儿,王文龙让曾鲸把女子被毁容之后的可怕模样画得格外真实,同时女子又穿着华贵的衣服,坐在漂亮的房间中,更加增加了故事的可叹,另外还有胡夫人抱着女婴脸露同情的图像。
刻如此细致的板画估计要用近百两银子,钱自然是纺织厂出。
说来也真不算贵,要在《旬报》上刊大幅版面的广告三期下来也要将近五十两了,而这三篇软文的宣传效果显然胜过大版面的广告。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