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保护甲骨如打仗(1 / 2)

加入书签

漳德府,安阳城外,一处破烂的茅草屋中,沈德符正靠在一张烂躺椅上读书,这时就见瘦成一根麻杆的董斯张急急忙忙跑进来:“虎臣,快收拾一下,来人了。”

“来人了?”沈德符一下从躺椅上站起来,紧张的去摸床头宝剑,“又是来的哪个村的?多不多?有没有带着杆棒?”

董斯张跑得太急这会儿手捧着肋部大喘气,用另一只手摆手,道:“不是来的村民,是开封的河南巡按来了,来看看咱们这甲骨坑的情况。”

沈德符这才将宝剑丢掉挂回去,连忙穿鞋,问道:“他们要看几号坑?”

“这我也不知,总之是有社中人通知方巡按就要来了,叫咱们赶快收拾立整,到前边去等待。”董斯张一边说自己也到衣箱里去翻出一件干净的儒衫,仔仔细细换上。

随着董其昌在安阳城外发现甲骨坑,这几年间安阳城外已经聚集了大量金石学家,天南海北的文人互相交流,结成甲骨社,然后共同筹资,进行挖掘、保护甲骨等工作。

筹钱的事情有大人物去办,于是像沈德符、董斯张这样的小士人就只能来干一线的工作。

随着甲骨挖掘的持续耗费的金钱以及保护的投入越来越多,甲骨社已然是囊中羞涩,正在四处筹钱,挖掘工作时断时续。而沈德符和董斯张这两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守着这个还没有挖掘完毕的甲骨坑,避免当地百姓前来偷盗。

这活计纯是义务工,而且进行的非常困难,这些个柔弱文人也守不了几天,但总是轮换着去做。

沈德符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进士,其实他也是一个小名士,但是他为了完成自己的科举大业铁下一条心投入国子监去读书,所以没有花费太多时间与文人交游,以至于名声不显。

不过现在的沈德符正在慢慢转变,因为在江南考科举太难了,读不读都是拼运气,按原历史他还要考十几年才能中举,有多少才华也给磨没了,于是最近他正在打算撰写一本杂糅稗官野史、市井传闻、国朝典故的笔记《万历野获编》,看能不能卖书挣点名声,以后要是中不了科举,就以监生的身份当个名士混着算了。

听闻安阳的甲骨发掘挺有名声,于是沈德符也跑来凑热闹。

他和董其昌是世交,又刚刚二十五岁,身体还熬得过,便主动来守这个甲骨坑。

而董斯张也是监生,浙江湖州人,今年才刚刚十五岁,从小体弱多病,人送外号“瘦居士”,之所以会来到安阳,则是因为董斯张对于甲骨文十分热忱。

此人爱书,虽然身体孱弱,但是却沉溺书海,他逢书即录,手抄书多达百部,因此也得博览群书,原历史之中他将成为万历年间有名的博物学家、诗人,著有《广博物志》等书,只不过天妒英才,三十多岁就英年早逝。

这位仁兄英年早逝的一大原因也是他对自己实在太狠,此君体弱多病就算了,关键是不把自己身体当回事,病重情况下还要抄书写作,历史上董斯张留下的诗词代表作就是《绝命词四首》,是他病重的时候加班加点写的。

两人急急忙忙整理了衣服,又去外头叫来雇佣来保护甲骨坑的护卫,让他们昂首挺胸的站班,显出点甲骨社的排场来。

漳德府是河南府最北边的一块,在明朝的行政区划之中,除了南侧和河南省接壤之外东北就是京师,西侧便是山西,都是有大量军户的地方,逃军也特别多。

甲骨社在当地进行挖掘,挖掘工人可以在当地招募,但是看守甲骨坑却害怕当地百姓坚守自盗,所以直接招揽逃军充当护卫,为此甲骨社的两个发起人董其昌以及范允林甚至动用以前在官场上的关系弄来军器震慑宵校

大家在用茅草稍加遮掩的挖掘棚外站成一列,远远的就见到以河南巡按御史方大美为首的一众人马赶了过来。

河南现在最大的官儿就是方大美这个河南巡按御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