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6.第1344章 渴赐田宅(2 / 2)
然而这些唐军军士们却鲜少私藏缴获,哪怕是在行动过程中难免会对战利品有所消耗,也都会清楚的记录下来,并将战利品收集上缴。至于那些不在目标名单上的庄园村邑,哪怕看起来再怎么气派殷实,唐军军士对此也都视而不见、过门不入。面对此一类的疑问,唐军军士们往往便笑语道:“人谁不贪利?我等之所以恪守军规,那自然是守规不逾对我等更加有利!战场滥取财物,任你拾取,又能私藏多少?更何况如今仍在征途,太多财物携带身畔,既不便行动、不便作战,入阵之后还引敌来攻,钱财性命一并遗失战场上……”
唐军的犒赏标准之丰厚,是这些吴中乡徒们所难以想象的。除了基本的攻城略地、杀伤俘获等战功之外,凡是战场上所缴获的物资,还会折算成钱帛物资按照比例返赐给诸军将士,受赏者以一营为一单位。
换言之他们在战场上的缴获就属于一营将士们所共有,谁如果私下截留藏匿,就等于是损害了全营所有将士的利益,除了本身行动作战不便之外,还会受到全营将士们的鄙夷唾弃。而这些人就是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如果在群体当中受到了孤立,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死亡了。
“唐皇如此厚待功勋之士,怪不得能让上下用命、力克强敌!如此恩恤勇士,天下谁能为敌啊?”
在听到唐军将士们的讲述之后,众吴中乡徒们也都不由得一脸艳羡的感慨说道。之前他们对唐国充满敌视仇恨,如今却恨自己不是唐国子民,心志的转变可谓是非常的彻底。
“这还不止呢!我朝奉行均田,耕者俱有其业,只要编户列籍,便能得享田舍。若是能为诸府勋士,则肥田美业俱能量授分享,几场大战下来若能侥幸不死并还有功,肥乡良田十几顷足以安身立命、耕织传家了!”
那些唐军将士在听到吴人们的感慨议论之后,自是更加的得意,并且也对这些吴人们激励说道:“你等乡徒能早早的归顺王师,也算是有福。只要能够勤恳用事、积功积劳,来年若在吴中创建军府,你等必能列身府中,日前所收缴的那些豪强宅业,也是要优先发授给你们的!”
“天下还有这种美事?我等只要勤恳用命,来日就能分得大宅肥田?”
众吴中乡徒们听到这话后,顿时更加难以置信的瞪大双眼。
南朝历代政权虽有更迭,但是却一直没有进行大范围的均田改革,土地尤其是肥美的田产,一直都是集中在权贵豪强们的手中,吴中虽是鱼米之乡,但是土地集中的情况也尤为严重,因此若能获取一块良田美业传家,对这些乡士而言不啻于人生终极的梦想。
在得知唐国竟然有军功授田这种丰厚至极的规令之后,这些吴中乡徒们的激情再次被引爆出来,恨不能挖地三尺将那些对唐军怀有敌意的豪强都给挖掘出来。更有人觉得只在乡里肃清人事功劳太小,于是便纷纷请缨前往前线作战。
由于眼下还在战争时期,唐军也并没有直接在吴兴当地建立起什么统治秩序,在乡里人事肃清大半之后,若干凤便分遣将士守于各处,确保后勤道路的畅通。
此间民生秩序还未重建起来,自然也就谈不上宣达什么政令改革,可是军功授田相关的内容却已经流传了出去。
所以一时间前来投奔唐军的吴中乡士越来越多,有的甚至父子兄弟齐齐到来,单单在若干凤所驻扎的吴兴郡治乌程城外,此类民众便多达上万人。其他各方则还有闻讯更晚的乡人,正自昼夜兼程的往乌程奔来。
吴中乡情如此热烈,一时间竟让若干凤有些苦恼。眼下唐军还是借南陈朝廷的名义在江东活动,而且眼下战事还没有告一段落,总不能甩开南陈朝廷、直接在吴中建立起行政统治。
所以眼下他也只能暂时对这些乡人们进行安抚,同时传令后方速速安排文吏官员南来,并且通知前线作战的史宁,若能突破钱塘江、略定会稽,那么就可以立即在吴中宣达政令、重建秩序了。
届时就算南陈朝廷有什么异议,大唐既有武力优势、还实际占有三吴之地,并且又获得了民心拥戴,对于南陈朝廷的态度自然可以不予理睬。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