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命3_第三十五章 热血燕赵(2 / 2)

加入书签

枪声起处,嘈杂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也全都盯在了举着老套筒的董大耳朵身上。使劲咽了口唾沫,平生第一回被几千人的目光聚焦的董大耳朵犹豫片刻,方才扯开了嗓门吆喝道:“既然老少爷们都有去帮着八路杀鬼子的心思,那我董大耳朵也绝不拦着!可是有一样——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咱们这么多人,要是没个号令拘管着,冲出去了也不顶屁用,反倒是给小鬼子当了活靶子!”

话音落处,站在董大耳朵旁边的二顺子顿时接上了话头:“那你说咋办?眼下就有上千号爷们要去跟鬼子厮拼,就算是大家伙都听你的号令,你一个人吆喝起来,又能有几个人听见?等到了当真打起来的时候,枪声炮响的就更听不见了!”

只是略一踌躇,董大耳朵像是急中生智一般,再次扯开了嗓门吆喝起来:“金家坪的那哥俩儿,上前边来!”

伴随着董大耳朵的吆喝声,人群中顿时产生了片刻的骚动。不过是眨眼的工夫过后,金家坪的两兄弟已经被众人推挤着站到了董大耳朵身边。

低头看了看那很有些懵懂模样的两兄弟,董大耳朵大声吆喝道:“你们金家坪里出响器匠,你们俩会不会?”

下意识地点了点头,金家坪出来的哥俩不约而同地从背后背着的小包袱里取出了两支唢呐:“吃饭的玩意儿,都随身带着哪!可是……要这玩意儿干啥?”

“打起来的时候,人吆喝的动静听不真切,可响器的动静能听明白,八路军里也用铜号调度军令的不是?一会儿你们哥俩就跟在我身边,拿着你们的响器传号令!”

“可我们哥

俩……这不适合啊……”

“咋不合适?这节骨眼上了还扭捏个啥呀?有话直说?!”

“咱们哥俩都还没学出师,会的曲子只有个……只有个《上花轿》的调调!上阵厮拼的时候吹这个调调……怕不合适吧?!”

“嗨!反正咱们爷们也都是豁出去要跟小鬼子玩命了,上花轿就上花轿,就当是做梦娶媳妇,咱们也让自己傻呵呵地美一回,就这么定了!大家伙儿,走啊!”

没有战斗队形,没有派出尖兵,甚至都没有人去考虑一下,在与日军发生战斗之后,究竟该如何作战,过千由民兵与各村的壮棒汉子组成的队伍,就这样转过了身子,朝着隐约传来枪声炮声的方向冲去。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的,几乎全都是夹杂着兴奋与期待的笑容,其中或许还带着少许的忐忑与惶恐,但伴随着人群中不时响起的吆喝与大笑声,那一丝丝的惶恐与忐忑,也都不见了踪影……

走在了所有人的前面,当董大耳朵远远看见何家大集方向那几乎被战火烧红了的天空时,这才回身朝着紧跟在自己身后的人群张开了两条胳膊:“老少爷们,都停一停,听我说一句——前头怕就是鬼子在山林里挖的壕沟了,咱们手里的家伙什不多,子弹也就那么点儿,要想当真收拾了鬼子,那就得悄悄摸过去,打鬼子个冷不防!大家伙别再说话了,脚步声也放轻了些走!一会儿要是听见了金家坪的哥俩吹了唢呐,就照着唢呐响起来的方向冲!”

如同风吹麦浪一般,董大耳朵的话被聚拢在他身前的那些民兵与庄稼汉们低声传了出去。耳听着原本喧闹的人群渐渐变得安静下来,董大耳朵满意地点了点头,伸手一拉站在自己身边金家坪出来的两兄弟:“跟紧了我!一会儿我叫你们吹响器的时候,就给我铆死了劲儿吹!”

忙不迭地点着头,金家坪出来的两兄弟略一踌躇,却又异口同声地问道:“那要是咱哥俩……没了呢?还有谁会吹响器不?”

“这倒也是,可这十里八乡的,谁从小到大还没听过个娶媳妇的喜歌?把话传下去,一会儿要是响器的动静没了,那就照着有人唱娶媳妇喜歌的地界冲!”

眼见着身后的民兵再次将自己的话传了出去,董大耳朵这才率众朝着何家大集的方向走去。才在山林中走出去三五里远,跟在董大耳朵身后的二顺子猛地伸手拽住了董大耳朵的胳膊:“董大耳朵,你闻着了没有?”

鼻子轻轻一抽,董大耳朵一对眉毛顿时立了起来:“烟卷儿的味道?”

微微一点头,二顺子低声应道:“林子里风不大,烟卷儿的味道走不远,顶多也就两三里地远!董大耳朵,前头肯定就是鬼子挖的壕沟了,再朝前走,这么多人的脚步声,肯定就能叫鬼子听见——咱们动手吧?!”

狠狠地一摆手,董大耳朵低声喝道:“吹响器!”

几乎是出于从小到大学艺养成的习惯,金家坪出来的两兄弟齐齐一个跨步向前,双手将唢呐递到了嘴边,昂首挺胸地吹出了一个脆亮的长音调门。可都没等唢呐的声音开始叫人听出来《上花轿》调门里的喜庆意思,前方的黑暗中已经猛地响起了机枪射击的脆响!

眼睁睁看着金家坪出来的两兄弟叫打得倒飞了出去,手中的唢呐也摔飞了老远,侥幸没被子弹击中的董大耳朵也都顾不上回头看一眼身后发出惨叫的同伴究竟是谁,扯开沙哑的嗓门,一边唱着丧曲儿,一边朝着闪动着机枪枪口火焰的方向扑了过去!

而在董大耳朵身后,更多的民兵与手持着各种武器,甚至是赤手空拳的壮丁,也都扯开了嗓门,一边唱着从小听到大的《上花轿》喜歌词儿,一边朝着日军机枪射击的方向狂冲而去!

天地之间,那被无数喉咙唱响后又戛然而止、但身后却又有无数声音接上的《上花轿》唱词,响彻山林:

“大花轿子四仙抬,灯笼罩子两边排,鼓敲笙吹前引路,一对铜锣把路开。

越小巷,走大街,新媳妇抬到贵府来。

来得好,来得吉,落轿此时最吉利。

红毡倒,倒红毡,红毡铺到花堂前,新人下轿贵人搀。

斗、升、杼、称摆堂前,一对红烛两边安。

先拜天,后拜地,再拜公婆逢大喜,天地高堂都拜过,新人对拜成夫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