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试行科举(1 / 2)

加入书签

去年的棉花生意全被军中采购,价钱上没有多少优惠,刨去成本仅得了百两金。

今年棉田翻了五十倍,杨湫从三哥口中得知军中仅需五分之一,剩下的棉花可自行制衣、纺线出售。

去年收到棉花后,杨湫与阴慧珍商量在百丈山中招了二十名女工,将棉花捻细纺成线,然后在织机上织成布。

两千斤棉得了八十匹布(以一匹布长四丈,宽一丈,约重二十斤计算。笔者不清楚具体情况,勿究),杨湫按照杨安玄传授的方法将这些棉布染成红、黄、青、紫、黑等颜色,替母亲、自己全家、三哥一家做了身衣服。

棉衣穿在身上服贴透气、舒爽至极,那红似火,黄如金、青如萍的颜色走在街市,分外引人注目。

赵萱、张兰最早从杨湫手中要了两匹布去,然后是雍公府官员家眷想方设法从她手中央了些去,杨湫有些不舍。

杨安玄笑着告诉她,这棉布是新物,要让人来买,怎能不加宣传。在杨安玄的授意下,剩下的布匹多数被杨湫作为礼物送给了交好的门阀士族的女眷,还把五匹摆放在布庄中作为样品。

很快得了棉布的女眷做成衣服试穿,发觉棉布的好处后纷纷来向杨湫购买,沈府打着拜望名义前来购布的女眷络绎不绝,布庄中那五匹样品更被无数双手摸出黑色印迹。

杨湫告诉众人新棉布要到明年七月后才有售卖,与阴慧珍商议后将每匹价格定在一万二千钱,预订的单数仍过了十万,让杨湫眉开眼笑之余感叹,这天下有钱人还真不少。

今年三月杨湫查出有了身孕,要安心养胎,便把主持棉花之事托付给了赵萱和张兰。从四月份开始,赵萱和张兰带着使女、仆从在义阳、汝阳两郡奔忙。

去年年底杨安深带了家眷到襄阳过年,杨湫送给大哥两匹布,其中的那匹红布指明给侄女杨琳做嫁衣。

何氏见了孔苗、阴慧珍和杨湫等人穿着棉布做成的衣裙风姿绰约、柔媚动人,十分羡慕,得知棉布已经用完才怏怏作罢。

赵萱等人来义阳郡筹建工坊和纺坊,何氏央了杨安深出面向杨湫说情也参与其中。

何氏长袖善舞,而且义阳郡有杨安深在,赵萱和张兰倒是省了不少事。何氏得知赵萱是雍公府司马赵田独女,又是广汉太守张锋之妻,张兰则是张锋的妹妹,越发小意逢迎,不久与两人情同姐妹。

今年的工坊除了制衣坊还多了些织纺,何氏出主意说各家各户皆有纺车,不妨直接将棉花发给她们,届时按一定比例付费收取棉线即可,甚至可以让纺工直接织成布上交。有官府在后面,也不怕那些人领了棉花逃逸或不交。

这个主意不错,省工省力,赵萱连连称赞,说会向杨湫提及此事,让她给予奖励。

何氏笑道:“都是一家人哪说两家话,等棉布织出来后,奴想在义阳开个布庄专门销售棉布,还望两位妹子替奴美言。”

无数人把精力和目光投向棉花事业,杨湫专门到雍公府问杨安玄那本宝书上有没有改进纺车的办法,杨安玄模糊记得有一种脚踏三锭纺车,不过他不想说出来。

纺车不比军械,眼下粗放型的纺车所需的人工更多,虽然成本增高,但却能让更多的妇人能投入其中受益,对于自己的统治是有好处的,钱对杨安玄并不是很重要。

对于杨安玄来说,棉花最重要的作用是让麾下将士在冬季有了作战能力,其次才是让亲人后辈有些傍身之财,还有便是让广大的百姓能从中受益。

引入棉花种植已初见成效,剩下来会按照杨安玄设想正常运转,相信不用几年棉布将会在世间盛行。价格高,自然栽种的人会越来越多,只要不影响基本农田生产,杨安玄不打算加以控制。

…………

孔懿三月底便带着十几名弟子从曲阜动身前往襄阳,数年未离开曲阜,兖州、司州、雍州的变化不小:官道拓展平整,三十里一处驿馆,往来客商不断,村庄相连,田间到处都是劳作的农人,好一副繁庶景象。

孔懿回忆起青年时游学四方,常常数十里甚至数百里不见人烟,与眼前景象对比,真是换了人间。

一路边走边看,孔懿甚至离开官道有意前往边远的小村镇,看一看那里百姓生活的状况,问一问当地民风民俗百姓疾苦。

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孔懿真实地感受到在杨安玄的治理下,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了许多,至少不会吃不饱肚子,四处流离逃难了。

身边弟子感叹道:“雍公有经天纬地之才,希望他能早日结束乱世,将太平盛世带给全天下百姓。”

孔懿听出弟子话语之外的意思,一路行来这样的话语他听到不少,乱世出英雄,安玄已经展露出问鼎天下的能力和实力了。

五月底,孔懿带着弟子来到襄阳,直接要求前去学宫参观。杨安玄、孔鲜等人领着他在学宫中细瞧,孔鲜介绍着每一处的用途。

参观过学宫后,孔懿叹道:“安玄此举当载入史册,先祖当年的梦想能在襄阳学宫实现,愚为天下读书人谢过安玄。”说着,孔懿整衣向着杨安玄恭恭敬敬地揖了一礼,旁边郭高等人跟着孔懿一样,躬身朝杨安玄揖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