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老刘家的传统技能(2 / 2)

加入书签

哪怕这种赋税有一大半都要收拢到朝廷上去也是一样.

剩下的四成甚至比以往的十成还要多!

这是什么情况?

比他们更惊讶的还有朝堂上的那群之前跳的很欢脱的臣子们,他们突然之间也发现了一件事情。

经过这一场轰轰烈烈的赋税改革之后,赋税寺中的陈氏子弟竟然在减少!

是的,减少。不是慢慢的减少,而是突然之间就减少了。

陈氏子弟在赋税寺中的人几乎全都消失了,只剩下了一位赋税寺卿,一位赋税寺少卿,地方诸多郡县中,也只有寥寥无几的两三个人担任赋税寺地方的“寺丞”。

但皇帝也好、真正高层的官吏们也好,这些人都没有丝毫的惊讶。

因为他们知道之前到底是什么情况。

赋税寺刚刚成立,这样的庞大机构、尤其是针对天下豪族、豪商的机构,简直是一柄巨大的长剑、甚至是一个巨大的“肥差”,谁都想要从中捞一笔油水。

尤其是制度还未曾全部健全的时候,就更加方便了那些“手”的伸出。

所以,陈氏的那位“鬼狐”才会以自己的身份号召,号召大部分的陈氏子弟前来赋税寺中任职,然后奔走天下。

他们为的不是那些小蝼蚁们所想的“捞一笔”,而是为了防止有人“捞一笔”。

当制度逐渐健全、当事情逐步解决,当天下的税收制度等开始稳步运行的时候,这些人就拍拍袖子,然后再次回到陈氏当中。

甚至有些人都没有留下姓名。

当然——

陈氏在这一次的大清洗中死去的子弟也不少,有足足四位年轻子弟死在了这一次的赋税清洗当中。

前面说过,真正的豪强大族都是有脑子的,知道自己无法承受陈氏的怒火,不如割肉放学,以求自身的保存。

但.

有些穷山恶水的刁民却管不了那么多,他们只知道自己手中的利益消失了!

所以他们要动脑子!但是他们没有脑子。

于是,威逼利诱之下陈氏子弟依旧没有屈服后有一个郡的郡守以及当地的豪族动手了。

四位年轻的子弟死在了那一场大火当中,随之而去世的还有十几位忠实的护卫以及朝廷派过去的人。

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一封诏书。

后元二年冬,腊月三十。

天子诏令:桂阳郡叛逆,责令威武大将军韩信、武安上将军陈得、校尉周亚夫率兵二十万,以镇叛乱。

是的。

简单粗暴,没有什么试探,没有什么借口。

就是直接出兵。

且——

是由大汉如今的武将天团:韩信、陈得、日后著名的大将军、丞相周亚夫三人共同率兵,且领兵二十万。

这个数量,这个阵容。

哪怕是如今匈奴卷土重来,这三个人带着二十万大军也能够把他们扇几个耳光之后一脚踹回草原,当然了,更大的可能性是匈奴可汗看到这三个人就两股战战,不敢说话。

于是,后元三年夏天的时候,这一场压根不算是战争的战争结果出来了。

桂阳郡所有叛逆尽数被抓。

记住这两个字。

所有。

上到郡守、郡丞,下到豪族家主、甚至是年幼的未曾长成的少年人,全都抓了起来。

共计一万三千七百三十人。

威武大将军韩信上报朝廷,启奏天子,询问如何处理这些叛逆。

半个月后,天子的诏书抵达了郡。

天子那张诏书上只有很简单的一个字。

“杀”

杀气冲霄,杀气凌然。

饶是以韩信这种久经沙场的人看来,也是有些惊惧之意。

当今天子登基三年时间,几乎从未下令杀过人,可今日却直接下令杀死这一万三千多人?甚至其中还有老幼妇孺?

他有些害怕。

所以,韩信做了一件年轻时候他绝对不会做出来的事情。

他再次上书,请奏天子。

这个杀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所有人还是首恶。

天子的诏令来的比上一次还快,上次用了半个月,这一次只用了八天。

是的。

八天。

来汇报的人跑死了九匹马,在路上连夜赶程,中途换了四五个传信人。

天子的诏令依旧很简单。

“所有叛逆,尽数诛杀。”

依旧是简单的八个字,依旧是杀气冲霄。

韩信在接到这一封诏书的时候,十分小心的将诏书放入了自己的袖子中,准备将这诏书当成传家宝藏起来,万一日后天子翻脸,他也有证明。

后元三年,夏。

大雨不断落下。

但即便是大雨都未曾能够洗刷干净这几天中地上的鲜血,鲜血以及人头、尸体不断的出现,但是这个郡意外的没有出现什么惊恐以及叛乱。

甚至全郡大多数的百姓全都身着素衣。

有些超过六十岁的老人甚至披麻戴孝的来到刑场,但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同情,全都是愤怒与憎恶,他们不是为了这些人而披麻戴孝,而是为了那四位死去的陈氏子弟。

原本所有人都要披麻戴孝的,这是他们自发的。

但这些老人阻止了。

他们不同意这件事情,表示这样子不合礼数,对他们来说不是好事。

但他们转头自己就穿上了孝衣,在陈氏那四位弟子的坟前怄哭。

因为他们年龄超过了六十岁,在这个时代,超过六十岁的老人所有的刑法对他们来说都没用了,除非他们揭竿而起此时谋逆。

所以他们愿意冒着被天子惩罚的危险,来悼念这四位陈氏子弟。

但.

天子会责怪他们么?

长安城

刘恒对面坐着陈彼,陈彼神色无奈。

因为当今天子正在他面前伏案大哭,哭的痛彻心扉,仿佛死的那几位不是陈氏子弟,而是他的亲生儿子一样。

“朕对不住陈氏啊!大汉对不住陈氏啊!刘氏对不住陈氏啊1

“朕该如何去见高皇帝啊1

哭声绕梁,怕有三日不绝。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哦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