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宗室欠骊山的人情(1 / 2)
小的不省心也就算了,老的也不省心。
张阳也坐下来,无奈道:“听说陛下还未发落?”
李孝恭痛苦地捂着脸,“要等陛下发落了,劝谏说情还有什么用?”
他深吸一口气忽然面朝天空,悲怆道:“神通大哥你走得早呀,你看看我们几个兄弟,现在沦落成什么样了?宗室中人都活得提心吊胆呐。”
他自言自语继续说着,“当年您说过让某照顾好兄弟几个,现在您走了,三弟道玄战死河北,四弟道宗如今又要被发落。”
“大哥!某家对不起您呀!”
说着话李孝恭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起身就要走。
张阳连忙叫住他,“您这是要去做什么?”
李孝恭一把年纪了,甚至还吸了吸鼻子,“某家去看看房梁的那根绳,道宗要是有个好歹,某家也不活了,只能去见见地下的神通大哥。”
大唐初期,宗室四将李神通已经走了,李道玄也战死在河北了,当年威风凛凛的宗室四将,就留下了这么两个。
李孝恭和李道宗也是宗室的代表人物,除了李世民,他们俩在宗室的话语权最大。
站在李孝恭的角度,玄武门的事情大家都已经无话可说了,你李世民要是有点良心,大不了收了李道宗的兵权,罚没田产,交出爵位,也不该贬为庶人,更不该流放李道宗。
是非躲不过,这大唐要好好的……真不容易。
张阳叹息一声便招手道:“麻烦河间郡王与在下说一说,李道宗将军到底遇上了什么事。”
“好。”李孝恭堆起满脸的笑容,三步并两步踩着石阶上来。
说起了李道宗贪脏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被封为江夏郡王之后,宗室中人纷纷向李道宗道贺,而李道宗平日里为人低调,与人和善。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李道宗喝多了,有个军中将领的家眷送去银钱,希望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一些照顾。
事后李道宗确实将钱收了,而且共计三贯钱。
只是这件事最后不知道为何被人告发了,也就有了今日这遭。
一个宗室将领会看得上三贯钱的蝇头小利?
这件事怎么看都不正常,再者说张阳更愿意相信李道宗这是自污,以求自保。
当年李孝恭也这么干过。
这套路怎么看怎么熟悉?
这大唐怎么竟是一些破事!
说起来大唐一朝的兄弟们,大家当年都是策马驰骋疆场的好汉。
在外面犯了错,如果能够关上门说话,大家还是好兄弟。
张阳感觉和李孝恭说话,自己的智商会急速下降。
多么简单的一件事,被河间郡王一番动之以情的话语,差点给整迷糊了。
“河间郡王在这里稍等片刻。”
“你要作甚?”
“等着便好。”
张阳说着话,脚步匆匆来到自家的书房,翻找着图纸找到了神臂弓的图解,出门就递给了河间郡王。
李孝恭狐疑道:“这画着的是个甚?”
“神臂弓图解,长乐公主已经让人将神臂弓送到了宫中,不过这个图解一直没有送去,有了此物,朝中想要打造多少神臂弓都可以。”
“神臂弓?好厉害的名字。”
“听着确实很厉害,用起来也很厉害。”
李孝恭连连点头,“等他脱身之后,宗室欠你一个大人情,宗室中人来日必定厚报。”
张阳刚想要说不用了,河间郡王早已不在原地,他的身影飞奔离开,像是一阵风,一晃眼便没了。
身后传来了弟弟妹妹念书声,小慧正在教着她们读论语。
温室内,菜苗长得不错,张阳皱眉看着南瓜的藤蔓,绿叶带着不少黄斑,这是光照不充足的体现。
张阳执笔记录下作物的长势。
唯独葱和蒜长得最好,菠菜也不错。
记录完这些,张阳做好今日的统计表,这本薄薄的册子上每天都记录着作物的情况。
再写下日期:腊月十一,天气:小雪转阴,地点:骊山温室。
记录完这些翻过一页,走到山下。
不仅仅是山上温室的作物统计,还要做山下的作物统计。
村子里有五块菜地,其中最重要的两块菜地就在渭河河边的一处高地上,其他零散的也由着它们了,河间郡王也在自家后院种了一片菜地,太上皇也给他自己开垦了一片菜地。
不知不觉现在村民都开始种菜了,这种带动效应还是很明显的,家家户户就算是不种菜也会种一些葱蒜。
因为公主与县侯喜欢葱和蒜,大家也跟着喜欢起来了。
上官仪戴着斗笠,就在菜地边站着仔细检查菜地的情况。
见到张阳来了,他拿下斗笠笑道:“县侯,这卷心菜的耐寒性比预想的要好。”
卷心菜的长势看着很是喜人,霜打过后这种卷心菜吃得更加爽口。
张阳的目光看向一旁的白菜地,“嗯?这白菜的长势并不好。”
上官仪拿出自己的卷宗,“不过渭南县也有几户人家种白菜的,说是长势很不错,前两天我去看过,比我们骊山的长势要好。”
张阳摩挲着自己下巴的胡渣,“嗯?土壤的酸碱度应该不差,也是砂土,应该不会有问题。”
再是一想,张阳抬头看了看天,“应该是湿度的缘故。”
上官仪思量着:“是因为积雪让土壤太湿了?”
“改天让人在这里搭建一个草芦,雪天的时候在草芦上铺上干草,等晴天再将这里的干草打开,让它们多嗮嗮。”
上官仪点着头记下这些话语。
俩人一起走在田地间,低声讲着现在的安排,上官仪接着讲道:“冬日里各家各户都缺少蔬菜,有不少乡县想要一些菜苗和种子,是否要给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