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珍贵的苗头(2 / 2)

加入书签

李义府拍案道:“许尚书,下官愿奔赴一趟吐蕃!定让都护府建好。”

张大安给他一个眼神示意不要着急,又道:“如若小赞普不同意,那么天竺的领地就不给他们,大唐可以安排值得信任的天竺人来自治,吐蕃想要这块肥肉就必须要我们答应。”

平时张大安的话语很少,可他往往就能说出一两句很关键的话。

礼部既然商议好,众人也就散开各自忙各自的事。

终于许敬宗的目光落在了狄仁杰身上,这小克星手里拿着的是回鹘人的奏报。

这小克星还看得挺认真的。

“许尚书,我要吃柿子。”

“没有!”许敬宗当即回道。

狄仁杰缓缓放下奏章,低声道:“那小子就去找你家夫人,她会给买的。”

“小混账,你莫要欺人太甚。”

许敬宗吹胡子瞪眼,想要和这个小克星拼了老命。

狄仁杰惆怅道:“也不知道怎么了,除了柿子还想要点甘草。”

“你!”许敬宗额头青筋直冒,呼吸沉重地拿出一小袋铜钱,对一旁的文吏道:“去买些柿子和甘草。”

“喏!”

“不要买多了,他吃不了多少。”许敬宗又是叮嘱。

天竺的战报到了,朝中武将们跃跃欲试,想要文治武功的大唐皇帝,意外地发现此刻的朝堂与自己所想有些偏科。

本想着提高中原子弟入折冲府的年纪,年满二十岁才能入军削减中原各地的兵力,可这战报一来,武将这一块战意很高,朝中武将请命出战的奏章越来越多。

全长安城的杀才,都想要冲向波斯,将那大食人碎尸万段。

李世民惆怅地长叹一口气,一时间思绪有些跟不上变化了。

长孙皇后带着一卷布匹而来,她行礼道:“陛下,这是骊山今年新制的棉布,青雀游猎回骊山之后就让人送来了。”

骊山的棉布做工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的棉布看起来比往年更顺滑一些。

李世民拿在手里观察着其中针线,整齐而紧密,棉线也比以往更细了,拿在手里也更舒服。

长孙皇后给陛下倒上一碗茶水,又道:“说是今年骊山的棉布更多了,比之去年还要多出五倍。”

“嗯?这么多?”

“说是他们改造了工厂的缘故,有很多器械都换下来,问宫里要不要?”

这话让李世民神情一怔,再问道:“骊山制造的器械?”

“嗯,具体的妾身也不懂,都是一些骊山换下来的器械,原本想着宫里要这些器械也没用,就没有先答应,骊山是想让宫里开价买下。”

李世民颔首道:“要多少银钱。”

长孙皇后又道:“说是要五千贯。”

“呵。”李世民冷哼一声,“他不要的器械开价五千贯,让朕去买?当真是多钱善贾,以为朕会上他的当。”

知道陛下与张阳不对付,长孙皇后又道:“不过青雀还说了,这些换下来的器械骊山留着也没用,说是可以帮助宫里多一些织衣。”

现在后宫的人越来越多,花费对朝中来说也是巨大的。

如果说用了骊山的器械可以宫中多一些布匹,倒也可以解决一些头疼的用度。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皱眉道:“跟张阳说,朕愿意用五千贯钱的铁料与他换。”

长孙皇后摇头,“青雀早就料到陛下会这么说,他说骊山只要精铜。”

“还要精铜?难道他骊山也要铸币不成?”

李世民心中百般不愿被骊山占了便宜,又拍案道:“这青雀……”

话语还没说出口,又觉得有些理亏。

当年宫里最困难的时候,还要青雀来接济。

又只好沉声道:“那便买下来。”

宫里的动作很快,当天满满当当一大箱子的精铜送到,张阳就让人将骊山换下来的旧器械送去。

随着骊山的工艺水平越发朝着精益化靠近,当初的流水线早已淘汰,现在的生产效率是当初的三倍左右。

张阳和李泰并不担心宫里会专研这些器械,提升生产力超过骊山。

在蒸汽机面前,一切的人力制造都是徒劳。

李泰笑道:“有了这些铜,今年暂且不用愁了。”

走向骊山的工厂,这里有三台蒸汽机正在运作。

最初的原型机是最庞大的,李泰带着人几番改造之后,余下的两台舍弃了一些细枝末节上的冗余结构,让蒸汽机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保证效率的最大输出。

将这里的事情交给铁匠们,张阳迈步走向骊山。

有了蒸汽机之后,骊山的生产力一直都在上升,从一开始的两倍到之后的两倍半,再到现在的三倍。

这种提升的效率很是恐怖,要知道人们从手工制造到成作坊的集体形式的劳作,这个过程的变化用了上百年。

可骊山从一开始的小作坊制造再到现在的蒸汽机,只用短短五年。

而之后的提升便是巨大的,到了这一步,便让人有了一种有心无力的感觉,因为之后的进展已经不是自己可以阻挡的。

骊山会以一种难以估量的速度迅速发展。

就像是松赞干布说过的,人类最初与野兽抗争,古人的先祖有巢氏为了躲避野兽就教会了人们在树上建房子,燧人氏教会了人们用火来炙烤食物,人们不再如芒饮血,让疾病减少,让人的寿命延长,这个过程又用了近千年。

骊山已经找到了工业发展的苗头,这个苗头很珍贵,也很难得。

“爹爹!”听到女儿的呼唤声,张阳回头看去。

小清清骑着熊而来,“娘亲让爹爹回去盘算家产。”

“嗯。”张阳重重点头,加快了脚步。

皇帝的封赏还没好好整理过,张阳走到华清池边,小武与小慧正在帮着李玥整理家产。

坐了好一会儿,她都没有发现自己,注意力全在一份份的田册上。

“泾县一共一千五百亩地,算上食邑每年一百三十一石。”

小武敲着算盘又道:“栎阳有地两千五百五十三亩,每年食邑两百石。”

算上两地的田亩,骊山占有的田亩有四千余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