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469节(2 / 2)
这都是和藏书园有直接关系的部门,似这类不那么重大的事情,王鏊和王炳就不必作陪,他们也要向皇帝一样去和自己的属下商议处理手中的政务。
让所有人都时时跟着皇帝,那也没有必要。
朱厚照先去了圣人园,这是该有的规定动作,在这里他又提了一幅字,算是赠给每一个来读书的人:
学得文武艺、货物帝王家。
“陛下的书法又精进了。”杨阁老说的是实在话。
朱厚照平时还是会练的。
不过那也只是陶冶情操的时候简单练练,“简单写写罢了,朕又不要当宋徽宗,字写得好不好看不是关键。”
“陛下,臣将这幅字挂在圣人园中吧?如此,也是对来此读书之人的一番激励。”少府官员张池提议道。
“这个没事,你看着办吧。张池。”
“臣在。”
“今日杨阁老、礼尚还是少府令都来了,藏书园之重要不下于十万兵马,但若想其重过十万兵马,却至少要十年之功。园子建成后,你便为园正,平时要负责管理。管理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保证正常的人员进出秩序,这里是读书的地方,不能乱哄哄,二是善待在藏书园中谋生的人,招工的时候是什么俸禄,不要拖欠、克扣;三是做好维护与清洁,书本常翻是会坏的,要么修缮、要么更换,这一点不能停,藏书园的环境也要清新、干净,还要防火、防潮、防虫。总之一句话,不要让一个藏书园变成景观建筑。每过一段时间朕会来的,若发现有问题,朕要找你。”
张池拱手:“陛下放心,藏书园蕴含臣之心血,如同臣的孩子一般,臣必定倾尽全力照顾好他。”“男子汉大丈夫,说过的话要负责。”朱厚照伸着手指点点他,又转身看着自己带过来的大臣,“他的话,你们也听到了。藏书园若是被谁破坏,那么找破坏的人,但首先要治他一个监管不力之罪。”
杨一清等人没什么话好说。
皇帝现在就是这个风格,简单的很,也粗暴的很,盯上一个事,就找一个人,干好了升官,干不好治罪。所以他们包括张池都没什么意外。
“陛下,要不要再到外边儿,长廊之中也有石桌石凳,风景宜人,一样可供读书。”
“好,瞧瞧去。”
……
皇帝外出,紫禁城里里外外找不着人,倒是叫后宫着急。
夏皇后拍着淑妃的手:“已经托人去找了,这是喜事,陛下听了肯定高兴。”
淑妃是沈氏,当初因为长得像秋云而被选入宫中,眼看也要两年了,肚子也终于见了动静。
第五百零七章 红薯入京(一)
正德四年,皇帝的两个皇子都已经会走路了,朱厚照很担心什么夭折之类的事情,所以谈大夫那里,他是没少麻烦。
自那之后,后宫妃嫔再没有谁诞育下一儿半女。
主要是夏皇后和淑妃这一批进宫的人,年纪都十分小,即便到眼下,也就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正德二年,怀笑、怀颜生孩子惊了他一身冷汗,所以他再不想她们在特别小的岁数便生产。
反正她们不知道排卵期这种概念,朱厚照知道,而且会有意的避开,反正一段时间不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也更加没有因为子嗣之事而对夏皇后轻视一分。
现在孩子还小,宫里的氛围也还不错。
当然,梅府是因为两个皇子一下子贵了起来,富、贵是两个概念,先前梅府只是富,眼下才是贵。
正德二年十月,梅可甲摇身一变,受封为平海伯。
之后,正德三年大朝会中,朝廷对部分朝廷的机构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少府令脱离户部,独立成‘第七部 ’。
军器局也不再隶属工部,而是一拆为二,分为北方军器局和南方军器局。北方军器局在京师,南方军器局在应天。
原先的工匠进行保留,并且分流一部分到应天。
但这种保留,也只是军器局这个名字,实际上内部已经完全变样,现在已经类比船厂进行了改制。
这一点朱厚照是脑子清醒的,他放两个局长,这是朝廷整儿八经的官员,下面就是工厂、工匠的事情。
按照相互竞争原则,朝廷会向南北军器局下达制造火器的任务。之后就是看谁家的本事大。
北方军器局的局长由原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公孙备担任。在应天的南方军器局,则由平海伯代管。
这两道政令出去将将一年,朱厚照还没来得及分别去看看,主要下江南这件事还没影儿。
但仅从下面来的奏报来看,平海伯已经在引进夷人火炮,并且要装在船上,可惜时日尚短,具体威力如何还不知晓。
梅可甲商人出身,对于再多经营一家似公司一般的南方军器局,应当问题不大。
人的欲望不断增长,他现在想的就是把平海伯的匾额拿下来,换成平海侯。
梅可甲的独子,梅怀古,也如天上掉馅儿饼一般,从一个商人之子变成了皇帝的小舅子、平海伯府的世子。但是他这个平海伯的世子,却拿府里一个父亲带回来的人……没办法。
这日午后,
有三名皮肤黝黑,带着草帽的怪异男子到平海伯府叩门。
看门的看他们服装奇怪,而且一个个邋里邋遢的便不想让他们进。
但没想到面前的男子脱口而出一个名字,
“兄台,贵府可有一名名为孟樱的女子?”
此人不姓梅,也不是平海伯养得小妾,一开始以为是朋友,但后来平海伯去了杭州,这个女子还始终住在府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