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集思广益(1 / 2)
对陈太忠的抱怨,李天锋是非常乐见的,科委里的大事,到底是陈主任说了才算,不过,他还是很谨慎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成套局这几年不比以前了,听说日子过得苦,所以……蚊子也是肉嘛。”
“这个成套局,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还不太清楚呢,”陈太忠进入官场两年多了,还是头一次听说成套局这名字,少不得就要多打听一下。
“唉,怎么说呢,成套局以前,还是挺风光的,”李天锋对成套局有一定的了解,“计划经济的时候,成套局主要承担国家和地方重点建设项目成套设备的组织,尤其他们还有供应能力,那就是协调物资调拨的权力,挺厉害的,不过现在嘛,你也知道,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
市场经济了,各行局和企业自然就不会买成套局的账了,结果没用了几年,成套局就风光不再,以至于像陈某人这种官场新丁,根本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不过,成套局处境艰难,关哥们儿什么事儿呢?陈太忠不屑地哼一声,“计划经济的时候就算了,现在是市场经济,我不认为什么行局在花别人的钱的时候,能比事主更谨慎和负责。”
“但是,他们有那个职能,”李天锋无奈地叹一口气,“成套局的人说了,省政府有精神,要成套局尽快摆脱困境,走上振兴发展的道路。”
“我也希望他们能尽快摆脱困境,”陈太忠听得就笑,只是口气中带了明显的不屑,“不过,为什么要拿咱们科委来做垫脚石呢?这件事情,要在会上好好地议一议。”
第二天就是周一了,例会上,不等陈太忠提出,文海就先抛出了这个议题,“省成套局想让咱们科委将部分物资的采购权委托给他们,大家也都听说了吧?”
没人接他的话,甚至陈太忠都不接话,显然,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
“省政府的肖秘书长很重视此事,所以,成套局这个要求,不能简单地去理解,”文主任见大家不做声,只能继续说下去。
“市场经济大潮中,省政府肩负着指导国有企业发展方向的重任,该如何高屋建瓴、提纲挈领地做出指导工作,该如何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成套局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明白了!自打昨天听了李天锋的话,陈太忠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肖劲松会如此在意这个成套局,不过他越想越是不明白,直到听到眼下文海的话,才恍然大悟。
敢情,这是省政府办公厅要收权,文主任的话讲得再冠冕堂皇,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会听的听门道,不会听的听热闹,陈太忠听这点东西,还是不在话下的。
肖劲松为什么这么看重此事呢?很简单,这是源于省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掌控**,想一想凤凰市教委的统一采购产生的效果,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奥妙。
省政府对省内国企的发展负有指导职责,但是你想指导是一回事,人家愿意不愿意听,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当然,若非不得已,一般企业也不敢跟省政府捣蛋,但是严格来说,仅仅做到不捣蛋,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如臂使指地掌控全局,有些方面的工夫就不能省。
那么,眼下像这个成套局的出现,那就不是没有原因的了,省政府想将大规模采购权逐渐地控制和规范起来,以此来加强对企业的控制。
当然,严格地说起来,这采购权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若是省政府真想对哪个企业动手,有没有这点便利是很无所谓的。
但是话说回来,官场中的争斗,很多时候是讲个气势和因果,占了上风的一方就厉害,没必要搞到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地步。
有了这个采购权,省政府的气势就要强出一些,又有理由在某些方面“合理”地干涉企业运营,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小部分,但是存在个“彼消我涨”的加倍因素,就不能不被人重视了。
肖劲松的眼光不在凤凰科委身上,而是在整个天南省的国企身上,只是因缘巧合之下,这次是助力车厂被人盯上了而已。
陈太忠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别人也不会蒙昧到什么地方去,在座的九个人里,也就是戏曼丽的眼神看起来有点茫然,官场确实是一个比较讲究悟性的地方。
文海的话说完好久了,会议室里还是没什么反应,随着沉默时间的延长,逐渐地,其他人的眼光都转移到了陈太忠身上——这种大事,还是得陈主任定个基调出来才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