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赎罪(4)(1 / 2)

加入书签

~日期:~10月19日~

西夏皇帝李乾顺继位时年仅三岁,朝政一直被母后梁氏以及舅父梁乙逋共同把持,梁后与梁乙逋兄妹依仗梁氏家族“一门二后”的威势,对内扩大母党势力,设事陷害与打击排挤忠臣,牢固地控制朝政大权;对外为了缓和矛盾,效法前朝,仍推行穷兵黩武的战争政策,用不断地对宋朝的用兵,以转移国内危机()。年幼的李乾顺几乎成了一个摆设。

发展到后来,国舅梁乙逋的野心越来越大,居然企图控制梁后,图谋篡夺梁后的大权,兄妹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结果是梁后战胜了梁乙逋,在皇族大臣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的支持下,逮捕诛杀梁乙逋及其家属。只是即便如此,李乾顺也不过是从母亲和舅舅两个人的傀儡,变成了母亲梁后一个人傀儡而已。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永安元年,由梁后发动的一场对大宋的战争遭遇大败,梁后向大辽求援,辽道宗看出梁太后擅权专恣,已经不得人心,不能给予支持,遂遣人至夏,鸩杀梁太后,命年满十六岁的李乾顺亲政,至此,李乾顺才最终摆脱了一个傀儡皇帝的命运。

这段傀儡皇帝的经历既造就了李乾顺坚忍不拔的品格,也养成了他居安思危,谨慎小心的格,所以当大宋朝廷东征军大败于京东西路,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西夏时,李乾顺虽然极为心动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但他还想继续耐心再等一等,等待京东西路那个仲风趁胜继续进攻大宋的都城后再对大宋发动进攻,但有一个人忍不住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兄弟察哥,察哥认为机不可失,等咱们得到京东贼寇进攻大宋都城的消息时,大宋的西军肯定也接到这个消息了,而且咱们如今的军事部署已经暴露了,若再不果断采取行动,等大宋的西军做好准备,机会就可能白白错失掉!

只不过,有一个原因察哥并没有说出来,这是他的一个秘密,察哥率领西夏军跟大宋打了这么多年仗,他不怕那个统领西北宋军的宦官童贯,他也不怕什么种师道、折可求,他只怕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刘法。

元符三年,宋夏平夏城大战,西夏三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大宋,当时,那是崭露头角的察哥作为一军之长所参与的第一次大战,在田家堡一战中,他亲率骑五千偷袭据确凿情报只有不到一千骑的宋军,但就是在那场战斗中,那一千宋兵居然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尤其是一员自己从没没见过的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将领,那人带着几百宋兵居然能在五千西夏骑中几进几出,一场原本板上钉钉的胜利最终毁在了那名大宋年轻将军手中,自己只能仓皇带着部下逃跑,而后更是被那年轻将军一路追杀,一直追出一百多里,期间自己差点就成了那人的刀下之鬼()。

最终清点人数,五千骑居然只剩下了不到一千骑!那是察哥刻骨铭心的一次惨败,后来他才得知,那名大宋的将军叫做刘法,一个跟自己同年同岁的人!

察哥记住了这个名字,他祈求老天能让这个叫做刘法的人活下来,他要在以后找他报仇,在战场上战胜他,一雪前耻!

老天爷并没有让察哥等待太久,几年后,崇宁五年,宋夏再一次爆发河湟大战,此时的察哥已经成为了西夏军中的主要统帅之一,在一次军事部署中他意外听到了一个令他刻骨铭心的名字,刘法!那个刘法果然还活着,而且如今也已成为了大宋的一名正将,此刻正带领不足一万人在会州一带活动。

察哥兴奋异常,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当即率领五万大军奔赴会州,他要全歼这一万宋军,更要亲手砍下刘法的头颅!

但结果却是更加的残酷!他再一次被刘法打败了,甚至连过程都与上一次一样,一样的耻辱……!他再次被刘法在屁股后面疯狂追杀了几百里,五万大军最终只逃回来了不到一万人。

自此之后,刘法的威名响彻西北,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察哥惨败的基础上,刘法这两个字从此成了察哥的梦魇,他真的怕了,他甚至怀疑这个与自己同年同岁的刘法是上天故意派来折磨他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察哥将刘法视作了也许是自己终将一生的敌人,而且是一个无法战胜的敌人!

这是察哥的秘密,一个他永远也不会对别人说的秘密!

而现在,他居然听说在他眼中不可战胜的刘法竟被京东西路的那些人给打败了,并且刘法还投降了,察哥惊喜交加,那个刘法终于消失了,终于彻底的离开西北了()!此时不进攻又更待何时?!

李乾顺被察哥说动了,当即下令察哥为三军统帅,指挥四十万大军对大宋发动了自他继位以来最猛烈的一次进攻!

察哥没有让李乾顺失望,在他的指挥下,四十万大军势如破竹,把准备并不充分的大宋西军打得节节败退,短短时间就连下几州,取得了许久未曾取得的接连大胜。而大宋的反应也似乎在验证察哥的正确,大宋西军孤军奋战,并未得到来自大宋的任何支援!

此时的察哥就骑着马看着不远处的凤州,凤州城下,厮杀正在最浓烈之处,虽然凤州的宋军表现的很顽强,但看得出,他们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天黑之前拿下凤州应该不是问题!

察哥笑了,只要再拿下凤州,偌大一个秦凤路就拿下了一大半,战况之顺利已经完全超出了当初的设想!虽然他在不久前刚刚得到一个令他颇有些惊讶的消息,那就是引得自己攻打大宋的京东西路人居然接受了大宋的招安,成为了大宋的一个藩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