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章 一代宗师鬼谷子(2 / 2)

加入书签

怎么换了文章,昨天读的本是纵横之言,如今怎么成了兵法?于是把竹简细细翻一遍,还是兵法,并无纵横之术。这书更加奇了。于是一口气读将下去,仍然是十三篇。

第一篇大意说:纵横捭阖乃万物之先,是方略、圆略、出入的门户。治世安民,一统天下,兵非良策。拥力而避战,交言而弭兵,不战而屈人,以战而止战才为上策。

第二篇大意是说:兵机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胜之谋,必须审其情,定其基。掌握敌隋要快、要全,暴lu给敌人的要少、要慢,yin谋与阳谋,阳谋与yin谋,方略与圆略,圆略与方略,要交替运用,不可固守一端。兵无定策,策无定形,使人无可乘之机这就是“天神”

第三篇大意说:君臣上下之事,有亲有疏,有远有近,君臣之间远远听到声音就思念,那是因为计谋相同,等待他来决策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君主要重用,将帅就要出仕,建功立业。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计谋不合,在这牟时候卸甲归田才是上策。

第四篇大意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自然的。圣明君主,见到世事有了裂痕,就要设法去抵住,而抵法有几种,世可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抬则抵而得之。五帝的政权就要夺取,诸侯之间的征伐是不可胜数的,这时参与争霸才是上策。

第五篇大意说:凡要决定远近征伐,就要权衡力量优劣。要考虑敌我双方的财力、外交、环境、上下关系,那些有隐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实力去威摄。然后,令其或纵或横,或南或北,或东或西,或反或复,听我摆布。

第六篇大意说:各国之间或联合,或对抗,要成就大业,需有全面计谋”要能携四海包诸侯。不是圣明君子,不能通过深层的智谋,则不能统帅国家,没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确确立联合谁,打击谁,关键在于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较双方长短远近,然后才能可进、可退、可纵、可横,把兵法运用自如。

第七篇大意说:要策划国家大多,就必须会揣测他国的想法,如果不会揣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也是没用的。揣情是计谋的根本。

第八篇大意说:主拷练兵,使军队能打胜仗而士兵又没畏惧感,

使军队常在不动兵器、不hua费钱物的情况下就能取得胜利,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谋略,而谋略是否成功,关键又在于周密。

第九篇大意说:善于争霸天下的人,必须权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国的土地人口、财富、地形、谋略、团结、外交、天时、人才、

民心等国事。然后才能做出重大决策。

第十篇大意说:凡兵谋都有一定规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计谋之用,公不如si,si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

第十一篇大意说:凡是要做出决断,都是因为有所疑huo,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分析来决断的。而军中大事,各方面头绪十分复杂,难于决断时,可以用占筮的方法决断大事。

第十二篇大意说:在用兵将之时要赏罚严明,用赏最重要的是公正。赏罚严明才能无往不胜。

第十三篇大意说:举事yu成乃人之常情,为此,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宁可用愚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宁用愚人所擅长之处,只有这样才不会穷困。

鬼谷子的这十三篇兵法与后世所传孙子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鬼谷子所传为文兵法,而孙武所传为武兵法。鬼谷子主张以圆略致强兵,孙子则主张以方略而致全胜。再部兵法都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

鬼谷子从发现了金书的奥秘以后,每夜读一遍,则每夜可得一书。

第三夜得的是致富奇书,里面讲些养殖方法,贸易原则,讲“将yu取之必先与之”讲“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此法由鬼谷子传给计然、范纛(即陶朱公)及吕不韦、白圭等人。

第四夜读到的是《养xing修真大法》,里面主要讲述《本经yin符七术》,讲盛神靠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术五气要靠志、思、神、德等精神因素。这四者不衰,静和养气才能成为真人。鬼谷子以此秘诀传茅潆、徐福,以后又传陶宏景诸人。

第五夜读到推命相面术,里面讲天武经:命数、面相及人生祸福,此法亦由鬼谷子传给茅潆,以后又传给司马季主、李虚中等人。

第六夜、第七夜,鬼谷子每夜必读一遍,每次一部新书,天上人间、治国安邦、仕途经济、天文地理、星命术数、丹药养生,无所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鬼谷子视为珍宝,爱不释手。

这个是用一个传说,来讲述鬼谷子所学的复杂程度。尤其是你看看他的弟子,有多大的影响力。不是纵横家,就是巨富,还有将军,

还有修道者,什么类型的都有,可见鬼谷子为一代宗师是名符其实的。

大家好好看看,翻译成白话文的鬼谷子作品,其中的思想,现在也有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并且有非常实际的意义,那么好的书,为什么现代的人不看呢?所谓的成功企业家,或者管理者,平时没少看关于鬼谷子的书,鬼谷子对于人xing了解的非常透彻,可谓是到了精微的程度,关于辩论的内容,其实我们可以更好的领悟到为人处世的原则,为人处事的技巧。(未完待续。!。

488章一代宗师鬼谷子在线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