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节(1 / 2)

加入书签

祝缨道:“朝廷制度,为防官员在外任上勾连地方豪强、偏袒诉讼、鱼肉百姓、私怨报复,不让官员回原籍任职,不许在任上与当地结亲,不许娶当地人为妻、不许在当地纳妾、不许与当地士人结为儿女亲家。总之,不许有亲。”

认个比较正式的义父子而不是拿来当仆人护卫的那种,跟这个沾边儿。但是所谓蛮夷之地,有时候为了特殊的需要也会放宽一些限定。朝廷也比较稀罕一些“四夷来朝”、“蛮夷拜服官员”的好事,只要没有勾结造反的嫌疑就行,普通文官这么干还算安全。赵苏他舅又是正经的洞主,他是兼具双重身份的,能擦着个边儿避开“任上沾连”。

祝缨没有一口回绝也是因为这个,但她又不明说“蛮夷”,而是讲:“你的资质以前总没有入县学,原因我心知肚明,这不是你的过错。有人耽误了你、耽误了整个地方的百姓,为弥补前人的疏失,我今天就破个例。咱们把话讲开,无论日后如何心中也可无愧了。”

算是认了赵苏。

此事是谁的主张已然不太重要了,虽然祝缨猜是赵苏的提议,但是他的父母答应了,尤其是赵娘子,这就代表着祝缨能与奇霞族搭上线了。

她到任之后就对治理福禄县列了一本账,治理这个地方有几个难点:

一、语言不通,不是指她不懂本地语言,这个她能学,而是本地百姓的语言与官话不通,这是妨碍朝廷管控的。由此又引出许多问题。大部分人言语不通就学习不好,再每个别的缘由就无法做官,无法做官就参与不进朝廷,对朝廷的感情就淡薄,容易“不服王化”。

二、水土不服,不止是外地人初到本地容易生病,不小心还要病死,就是本地人常住在这里,也是只对“烟瘴之地”有一定的习惯,并不是完全不受影响了。

三、穷。这个一眼看得见,物产还不怎么丰富。

四、人口少。名义上是个上县,实际人口根本没那么多。祝缨上来括隐,至今这个窟窿也还没全部填满,仍然有一点差额存在,只是不那么明显了而已。

五、耕种环境不太友好。草长得比苗疯,地想好得一代一代用人力堆起来。本地人又少。由于这个原因,它不但穷,还容易饿着人。县衙再照着原来的数目征税,逼得人弃耕跑路又或者成为隐户。这就让人口更少了。

六、民风。偏僻之地的风气,多少带着点儿“首善之地”鄙视的东西。

七、离繁华之地太远,交通通信不便。

这些又都与所谓“獠人”相关。

想治理好福禄县,就不能只空口喊着“造福百姓”,等“獠人”看到了自动赶来拜见。还得主动跟一向不被朝廷看得起的“獠人”打交道。整个朝廷与“獠人”打交道的经验都不太丰富,对“獠人”的了解也很有限。祝缨敢打赌,朝廷甚至不知道“獠人”里有多少个族,连“奇霞”这个音的意思是“美玉”在福禄县都有很多人不知道呢。

又有很多人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为由并不真诚,喜欢使手段。彼此之间的缝隙就越来越深,互相骚扰之下没个安定的环境,人也就更加不愿意往福禄县来,福禄县的人口就更乐意往别的地方跑。

祝缨现在虽然打开了局面,但是接下来能做到什么样、会不会中途被破坏,得跟这个奇霞族多接触才能知道。

她还有一个疑问:从她到了福禄县开始,就没听到有报奇霞族,或者说“獠人”跟县里有什么大的冲突的——普通打架斗殴、零星拐卖的事儿不算。

就这么太平?不能够啊!前前前前那个知府,可是烧死人家好些头领,现在这洞主说不定就是因为亲爹被烧死才能上位的呢!那能忍了?再有,福禄县的守军呢?

为了三十头牛、三十匹马,洞主下来跟她立誓?

立誓的时候还有刺客突袭。

奇霞族,或者说整个“獠人”的群体里一定有变故,只是因为山路闭塞、语言不通,才没有为山下的人所知。

祝缨决定插手这件事。干好了就是她的功劳,她愿意捞这份功。

……——

赵家一家三口得到她允诺,也都高兴了起来。

赵沣笑逐颜开:“在下这就去准备明天的喜宴!”

赵娘子能答应,也是因为对祝缨有了改观,她说:“你们不是喜欢查个好日子的吗?先找个日子,再好好准备准备。”她是不太在乎让佃户再多累一累过来庄园里当差准备个盛大一点的仪式的。

赵苏心生喜悦,他既对自己“獠女之子”的称呼十分厌恶,最恨有人拿“獠”字称呼他、恨别人说“獠”,也讨厌别人因他舅舅的关系又对他有一种利用与疏离的客气。换个人告诉他“县令大人因为你是獠女之子才认你做义子”,他心里一准是不痛快的。

不过说话的是祝缨,他就又不生气了。

赵沣只想尽快把事情敲定,虽然认义父是因为“獠女之子”占了便宜,但是儿子是他赵家的!

他说:“择日不如撞日,还有春耕的事要忙呢。大人,在下这就去准备!娘子,你们都来帮我吧。大人,在下这就告辞了。”他说话的时候都带点笑音。

祝缨道:“有劳。”

赵沣又怕深夜忙乱影响了祝缨等人的休息,他避开了客房一带,只用另一侧的仆人,连夜在前厅里准备起来。半个庄园灯火通明,却连条狗都不让它叫出声来。

第二天一早,祝缨起身,早饭已准备好了,忙了半夜的仆人们打着呵欠准备重新洒扫院子。

赵沣虽然尽力,宾客却是不多,只有莫主簿等随行之人。请祝缨上坐,再让赵苏来拜,献茶——酒就不敢再让她喝了。

祝缨也解下一块玉佩来给赵苏,玉佩是郑熹从京城打包了送过来的。郑熹出手给祝缨的东西在京城或许算不上顶尖也是能看的,到了福禄县就更是上品了。赵苏也是见过一些珍宝的,接了玉佩一上手就知道此物价值不菲。

当下拜谢。

莫主簿等人也都上来恭喜,口里说着吉祥话,心里却骂:赵沣好生狡猾!好生不要脸!就仗着大人心地好,就敢诓骗咱们大人!

此时他又忘了祝缨才到福禄县后之“心机城府”以及“下手狠辣”,只记得祝缨开荒种地租耕牛了。

赵沣也微有得意地应酬。

一场酒喝到了下午,祝缨就在赵家又多停留了一天。

因是春耕,赵沣下午醒了酒也听取一下春耕的进度,赵苏便理直气壮地到了客院来“侍奉义父”了。“子侄礼”执得名正而言顺,且他也不是毫无准备来的。

祝缨正在批公文。

小吴在研墨,曹昌在准备明天去身的东西。赵苏看着个祝缨蘸墨的空档过来叫了一声:“义父。”

祝缨道:“来了?你是接着在家住着看着怎么调度家里春耕,还是跟我回县里?”

赵苏道:“自是侍奉义父回去,儿自十五岁起,就协助父亲安排家事了。”

祝缨道:“嗯,我写完这两笔再与你细说。”

赵苏答了一声:“是。”

祝缨这份公文没有避他,写的内容是与春耕有关,是一条调两头耕牛给一个叫大扬坝的地方的令。春耕大致的规划是照着她预先的计划走的,然而中间也会有一些变动,需要及时调整。不调整问题也不大,就是谁摊上了谁倒霉。不过她既有余力又有办法,也就给解决了。

一边接过曹昌递过来的毛巾擦手,一边说:“县学的假还没完,你也能有功夫好好想想将来的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