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三个学生和三位老师的毕业实习(2 / 2)

加入书签

他也是“工农兵”学员,竟然有这样的毅力,不得不佩服他,真的要向他学习!这位柴老师我俩的友好关系保持了很久,虽然比我大的不多,当时也是我学习的楷模。实际上,我们学校的“工农兵”学员也有不错的,比如现在的科技部部长万钢就是,他七八年道桥系毕业,留校在基础部物理专业任教师,后来不是进步发达了。

另两位学习也认真,总是能抽出时间来自学,一看也不是一般的人,要么怎么能留校当老师呢。我们和七七级的同学关系就是不一般,在学校,七七级和七八级,年龄差不多,由于那是国家文革后的初次大学招生,一九七七年是第一次,而我们一九七八年是全国统一考试的第一次,年间相隔的时间很短,只有几个月,因此彼此的年龄差不多。这些学生在入学后,我们林业专业的嘻嘻哈哈天天在一起上课、吃饭、业余活动也是在一起,因此就像同一级的同学一样。几乎没有年龄上的差别。

实习的中途学校让我一人回校了一次,这是特殊原因,因为学校要庆祝“五四”青年节,同时是“哈尔滨之夏”的大专院校的比赛汇演,要我去给院里的大合唱伴奏。在合唱团里我拉二胡,院里的合唱团真好,有上百名学生、年轻的老师参加,女生一律是浅色连衣裙,非常整齐漂亮。歌曲唱的也是气势磅礴,波浪起伏,我也没有经历过这个场面,就是宏大的很。我们乐队也很风光,坐在合唱团的最前列,也有三四十人,怪不得来要拉我凑数呢。大家的歌声大大的感染了我,这是青春的歌声,这是青春的旋律,是生命的乐章,歌声和音乐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魅力,更加有活力。我也喜欢这类活动,大家在一起,那时是年龄正是好的时候,都是年轻人,在一起也是热闹,但也想到,以后的机会不多了。

不过想想也可笑,我是前一天才知道要来参加伴奏的,在这以前也没看过谱,幸亏以前拉过,演唱的曲目是**的诗词“念奴娇,鸟儿问答”,我们当时是在现在现在的“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前身哈尔滨电工学院的礼堂演出的,是参加“哈尔滨之夏”的各大学比赛。唱到“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时,是女生合唱,唱的优美流畅,当唱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时,是几个声部的合唱,真的是气势宏伟,声音嘹亮,我拉的二胡也不一定对调,在台上也是滥竽充数,看来是为了顶人数。人多气势大,演出是有几千人观看,几个人有点儿错也看不出来。过去曾上过台演出过,但这是第一次这么多人,也没有以前那么紧张,有时汗流满面,这次拉的有些演奏自如,泰然自若,也是一大进步吧,演出完后,我就急匆匆的跑了出来。

因为要看中国队和南朝鲜队的女篮比赛,那时中国女篮也是在亚洲相当厉害,是与南朝鲜争霸。仅最后的半分钟,由陈月芳罚球,自己感到是应该百分之百的进,但是很遗憾,未进去而败北,陈月芳身高太高,就显得很笨,约有二米零六,中国队仅靠大个子也是不行的。

我又回到了实习点儿,我们这六人又转移到了叫“老山”一处我们学校的实习地,这里离哈尔滨市也就在东边一百多公里路,和“老爷岭”相似,在一片次生林的深处,孤零零的只有一栋小楼来做为东北林学院的实习基地。一天几人在林间小路穿行,我忽然发现丛林的林地上有一团东西在蠕动,身上还布满了落叶,在一片枯黄的落叶中一点儿也不显眼,上前一拨拉仔细一看,是只小刺猬,身上的小竖刺还未长全,遇到动静全身立即收缩成一小团,睁着两只黑黑的圆圆的小眼睛,十分好看,它一动也不动,任由我们把它放进了背袋里,周文看着这个小家伙,欢喜的叫了起来,让我把它带回“老山”,千叮嘱万叮嘱要好好的待它,然后带回学校把它养起来,我也从来没见过这小东西,也同样喜欢,答应带回去一定要尽心尽力喂养着它,回“老山”的住处后,给它任何食物它却也不领情,看来是不喜欢这个地方,怕是要绝食抗议了,我们也无奈,只好弄了个小窝,先供它安歇,第二天早晨再说,哪知道第二天一大早起来一看,这小东西竟然不知哪里去了,再三寻找也找不到。他们三人也起来帮助寻找,小刺猬无影无踪,不知道怎么搞得它竟然也会胜利大逃亡,我百思不得其解。宇深说了一句,它可能找它妈妈去了吧,顿时我宽心了些,见了周文说了这种情况,她很是沮丧了一会儿,于是把宇深的话给她说了,才破涕为笑。

在“老山”的小楼前的台阶上,我们几人还依次而站,照了张相,算是张实习的留念照。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