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妻子的工作调到市里来(1 / 1)
新学期开始后,校领导又让我带了一个班,这次班主任可不大好干,因为这是个“和尚”班,“和尚”班就是全班都是“和尚”,一律是男生,林校因为是培养面向去林业局的技术员、工程师,考虑到女生以后不好分配工作。不知是哪位领导脑子进了水,那年就招了两个班,全部是男生,每个班四十二人。
男生们太淘气,一入校他们全体剃了个光头,一进教室就看到全屋净是“电灯泡”,然后给你齐刷刷地唱起了当时最流行的电影“少林寺”中的主题曲“少林寺”,我问他们是什么意思,回答说这是他们的“班歌”。实际上这帮小伙子是在发泄对班级不招收女生的不满,进了教室知道我任他们的班主任后,对我还算尊重,把我认做他们的“方丈”,以后,背后就不称“黄老师”了,他们互相之间只称我“方丈”了,有课了就问下节课是“方丈”的吧。
有很多学生比较有才,如一个我们市的学生,一听他的名字就是他生在我们市,小提琴拉的特别好,我和他比就是天壤之别,看来从小进过幼儿专业班学习过。他的缺点也是,性格独特,谁也瞧不起,人心傲的要命,他倒还好,本专业没有女生,却跨专业和一财会专业的漂亮姑娘谈上了恋爱,还竟是我县的老乡头上。还有个学生叫赵风年的人小可很成熟,考虑问题十分全面,一个特点,就是不愿学习,头脑很聪明。一次年末,进行全校的象棋比赛,先分学生组和教师组,结果他获得了学生组的冠军,后来和教师组的冠军我进行比赛决出林校的第一名,他也十分照顾我这位“方丈”的面子,和我下了个平局,最后学生和老师得了个并列冠军。还有周勇胜(团支书)、白得志(班长、篮球队队长)等学生,留下的值得美好回忆的多了。毕业三十年庆祝时,这些人还基本都是在黑龙江省林业部门各自岗位上,也已经是专业上的元老,高级职称了,都是国家的栋梁啊。他们还清楚的记得还是“少林和尚”时地光景,还记得青年时代吗,那时都是多么淘气、可爱、单纯的孩子啊。
一九八三年末,郝淑珍调来了我们市,办调转手续不太费事,她是省里的先进,标兵,我们全市的业务第一。银行系统听说她的爱人在市里,倒不是不管,而且相当积极的给办调转手续。那时市里从下面调入人员也并不容易,也要“走门子挖窗户”的,可郝淑珍完全没必要,说调就调来了。那时叫我们市人民银行新兴中路分理处,相当于现在的我们市区工商银行。
这下她们娘俩来了就更忙了,儿子才几个月大,郝淑珍还要上班,我这边还要上课,怎么办呢?好,我俩学习东北人那种背孩子的方法,就是把个婴儿用小棉被小毛毯裹好,左一层右一层就像包粽子似的包个严严实实,生怕儿子冬天冻着。然后用东北特有的背袋五花大绑地绑在我背上,之后在自行车后座上带着郝淑珍,在我上课前的三个小时,就向市里的新兴中路银行分理处进发。单程大约有四五公里的距离,来回我要用一个半小时吧,开始时不习惯。
东北城市里冬天也是雪大路滑,有雪也不打扫。不像现在,扫雪除雪的工具这么多,除雪车一过地面上就干干净净了,以前都不除雪,不管它,下就下吧,下一层压一层。这样久而久之,雪在地面上就成了冰,滑得很,在上面走着如同在冰面上一样,光溜溜的,滑倒跌倒的人们相当得多。一到星期天,年龄大的行人尤其多,老年人摔断胳膊摔断腿的不少,可能是“骨伤医院”的院长先生在为了他医院的效益在祷告的原因吧。尤其是当天气暖和时,冰雪地面上有点儿化冻,自行车或人脚印踩在上面有车辙或脚印迹,再一冻这种印记就冻死了,之后路面不平整骑行更难,稍不小心就滑倒,经常在拐弯的时候和郝淑珍就跌倒,虽然重的时候摔个鼻青脸肿的,但背着孩子倒也有个天然的防护意识,不至于被摔个仰八叉而伤到儿子。有时儿子没少和我经常带着跌倒的伤到了。到了郝淑珍上班的单位,连忙把儿子送到银行办的托儿所阿姨处再开始上班。开始时我天天负责接送,后来郝淑珍也渐渐胆子大了些,骑自行车背儿子也熟练了,就自己背着孩子上下班。那时银行还比较进步,上下班有的点儿有通勤车接送,林校人员少无法接送,但下班时郝淑珍要把孩子背回来。一次,下班的通勤车来了,郝淑珍因收款业务忙些下班晚了点,谁知看儿子的阿姨不负责任,听到通勤车来生怕赶不上车就把他独自一人撇下,也不管郝淑珍下不下班何时来接他,她就坐车回家了。这时孩子坐在托儿所的炕上嚎啕大哭,伤心的要命。赶到郝淑珍下了班过去一看,大惊失色。赶快把儿子搂在怀里,哭着找了银行的行长,诉说阿姨的这种不负责任的作为,直到回了家郝淑珍还继续向我哭诉。银行倒也很重视这件事情,第二天上班就把那个阿姨辞退了,郝淑珍这才长出一口恶气,她可能恨恨地想:谁敢欺负我儿子,我就和他没完!
就这样日复一日,持续了近一年的时光。
年末,学校评选了“优秀教师”,我也算一个,在我们市里青少年宫举行的表彰大会上,我还代表林校的全体教师发言,那时是我们市的电视台电视直播,大概还是很罕见的一次。我站在直播的录像机前台上,灯光照射得很厉害,我对着话筒讲话,后来我弟弟在我们县的电视上看到了我,大喊道:那不是我哥吗!那可是我的第一次上电视节目,也是很光荣的。虽然以后还在日本上了电视,也是远远和这次不能相比,记得在发言中还提到了这一句话,是蔡元培讲的,意思是“每给学生一滴水,做老师的至少要有一桶水”,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做到这一点儿,是啊,我理解做教师的辛苦,就像一首常说的诗那样,好的老师对待学生就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说到电视,我还要说一下,八三年末,家里买了彩色电视机,是十四吋的,有彩色电视机的人很少,还是郝淑珍的能量大,不知从谁那里弄了张票,竟然买了一台“北京牌”彩电,现在儿子光着小屁股在我们彩电前面照的像还有呢。那时的彩电在林校就两台,一台是徐积会家有,另一台就是咱们家了,偶尔有时学生也去家里看电视,其他人家里有但是黑白的,也很少。家搬到了林校生活算是稳定了一些,儿子在婴幼儿时却也很乖巧,不闹人,而且相当听话,吃饭时我偶尔用筷子尖沾一点儿酒让他舔一舔。这时儿子穿着妈妈做的冬天的小棉衣,挤眉弄眼、满脸愤怒地表示了不快,记得在春天时还让儿子怀抱了两瓶啤酒在电视机前照了张像,他在那里双手摊开不知所措、像是在演说的模样,非常可爱。我在儿子的照片上写下,“儿子在演讲喝啤酒的好处”。学生们来家里见到我儿子也高兴,摸着小脸蛋觉得蛮可爱。**老师和楼下的邻居一位女老师(后来结婚以后是我们邻居)的也来看我儿子,她是新来林校的“东北林业大学”的校友,和**老师在一个宿舍住,她俩拿着个空暖瓶来咱家借开水,逗了儿子一会儿也觉好玩儿。
总之,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是爸妈的心肝宝贝,尤其是郝淑珍,在儿子断奶的时候,为他选择奶粉。在我们市,“红星”牌奶粉是最好的国家名牌(安达市生产),含牛奶多是全脂奶粉,并不好买,市面上很少见,郝淑珍为了让儿子吃到好的奶粉,碾转托人,在原批发地南查林业局成箱成箱地买到用汽车捎到我们市家里来,我们清楚记得仅三元八角一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