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参观了日本闻名世界的明治村(2 / 2)
所谓是村,就是一个完整的十九世纪末期的村子。进入村后,我们迎面来了台十九世纪的火车,说是十九世纪,实际上与我国三十年前的列车也差不多,我国的火车就是上个世纪的产品,而日本这个在上世纪的则是比较豪华的。为什么“明治村”这么有名呢,原来这些都是十九世纪时期的真迹,日本还是真下了功夫,它竟然把全国各地的十九世纪村子的真迹全都不惜代价地运到了名古屋市的郊区!一个个地建筑,一件件地摆设,无不是一百多年前的原物。进入明治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上个世纪日本的明治风情。在明治时期神户港有名的“大井牛肉店”里,顾客熙攘,牛肉飘香,人们正在品尝日本的传统佳肴——“锄烧”。“锄烧”起源很早,因将肉放在锄地用的铁锄上烧烤而得名。
宇治山田邮电局里,观众正在购买明治四年(公元一八七一年)开始发行的四种双龙邮票,人们争先恐后地把一封封盖着“明治村博物馆”邮戳的明信片,寄往世界各地。札幌邮电局、安田银行会津支行、高田小雄照相馆、池田市著名地方剧剧场“吴服座”、知多半岛上保持传统民俗习惯的男女澡堂“半田东汤”….一座座明治时代的建筑鳞次栉比,漫步其间,恍如真的回到了明治维新时代。在一条涓涓溪流旁,茂密的林木笼罩着一座宁静的日本式住宅,它是明治时期日本著名文豪森鸥外和夏日漱石先后居住过的宅邸。这座建筑原在东京文京区千驮木町,一**一年起森鸥外在这里居住三年,在这座小屋,他创办了日本最早的文学评论刊物。一九零三年年夏日漱石借居于此,在这里写出了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独放异彩的不朽杰作《我是猫》,这座住宅也因此被人们亲切地叫做“猫之家”。
明治村的一幢幢西式建筑,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西方情调,当时日本已经完成了“脱亚入欧”,就是日本的一切都按照欧洲的方式进行,主要是学习德国人。过去,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是以中国为模板,一切是按照中国的样子。就连春节也是照着中国的日期来过的。自从“脱亚入欧”后,这也是被取消了。大概只有筷子还保留着。
然而,美国人设计建造的教堂内部,却是地道的日本式竹帘天棚。当时被称作国际城市的西洋人住宅,也是西洋式主楼与日本式配楼的巧妙结合。几乎所有的西洋式建筑里都有“和式”居室,大多数西式建筑的屋顶,也都是日本的“合掌”型结构,保持了自己民族的特色,将外来文化融化在本地风俗中。明治村有五十多座建筑,其中学校建筑竟达七处,如三重县藏持小学校舍、千里赤板小学礼堂、第四高等学校理化教室等。当时日本政aa府这种坚决普及教育的政策,成了日本在短期内成功地赶上技术先进的西方国家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不过,它却是用中国的“庚子赔款”在全国的农村普及了小学的教育。明治天皇使用过的专车以及日本最早的有轨电车、蒸汽车也在这里展出,这里还有一座机械馆,展示了明治初年的足踏缫丝机、津田式织机和蒸汽发动机等,这些展品代表着明治机械工业发展的历程。明治村使人们看到了已经消逝百年的社会,了解了过去的日本怎样进行维新,有助于认识今天的日本是沿着怎样的一条道路发展来的。在一个诊所,是个略显现代化的诊所,我们知道这是一**一年一般人用的,一个邮局,仍是一百年前的邮局,偶尔有个铁路警察,他的打扮穿着也是那时的服装,过去的警察制服上多是绶带,还挎着一把大洋刀,我连忙和他合了个影,像这样的村子中国是没有的,不管怎么说这也是真正的复原了吧。
从“明治村”回来后感想很多,日本人能把过去的真迹完整地保留下来,这点对人很有启发。而且是不遗余力,若不保留下来过去就过去了,过去生活的经历都在,很多人是在大脑的回忆中度过的啊。我国那时能做到的只是修复,中国的古迹也太多,可能也修复不过来,倒是比不修复好一些,可是也有遗憾,有时修得很难看。
就说长城吧,在旧长城的基础上用了现代的新砖修补,一看就太明显了。就是假的吗,负责这事儿的人没有脑子吗,应该是整旧如旧才对嘛,这倒好,是“整旧如新”了,就如你一颗门牙坏了,要镶一颗,镶的这颗非常洁白和其它的略带有黄色的比是不是镶的不好啊,这时你再参观古物就没意思了。这点要像日本人学习,管理者的头脑再复杂些,考虑事情再细些,就是花钱也值嘛。
</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