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智者明局(2 / 2)
“怪不得朕说这几日晋军的三线像是发疯了一样,不惜一切代价向河南进攻。原来还藏着这么一手,差点就着了晋人的道了。蓼城这里不仅对我们重要,对将来的晋国也同样重要。”刘备道:
“朕以为还是应当适当的加强蓼城的防御,一旦敌军攻克了蓼城,这里将会成为晋军的中转地,彼时必然会成为敌军进攻咱们的一大要点。”
“臣附议!”华歆道:“在下觉得可以适当的加强蓼城的防守力量!”
戏志才也颔首点头,道:“我觉得陛下说得不错,蓼城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不仅仅是咱们的军港,也是咱们的一大仓啊!如果蓼城被敌人拿下,其结果可想而知。”
“嗯!”刘备颔首:“既然如此的话,再增兵四万五千人防守蓼城,在千乘、乐安等地再各自增添兵马,一旦蓼城被进攻,确保能够随时支援。一切要快,朕觉得敌军如此大的调动,必然会在几日时间内发动进攻!”
“诺!”
齐晋之战,虽然开展的时间不长,但是震动天下的效果却绝对不低。
短短近十日的时间内,消息已经传遍了其他二国天下。
却说梁国都城平舆,梁皇宫。
偏殿,诸葛亮急匆匆的赶入,向着正在处理事务的陈诩一拜,方才道:“陛下可知道,齐晋开战了?”
陈诩颔首,道:“几日时间晋军就一扫河北,这样的事情谁人能不知道?”他将手上的笔放下,引着诸葛亮来到地图前,满面愁容道:“没想到休养之后的晋国竟然会如此的强盛,朕思忖一二还是决定出兵支援齐国。此必然是唇亡齿寒之事,大意不得!”
这天下,越是打到最后,这明白人也越多。
再说三弱国之间并没有多少领地纠纷,自然也扯不上撕破脸的事情。三国虽然彼此都想要征服彼此,但是对于晋国而言,战线是一致的。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晋国在外交上对于三国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毕竟三国的君主都是明白人,而三国的智者也都非同寻常。
“是要出兵,不仅要出兵,还要倾尽全力啊!”诸葛亮长叹一声,道:“若是任由齐国破灭,那么下一个就是咱们了。”
“朕也准备拟诏,征调兵马。”
“陛下且不急!”诸葛亮道:“如今的局势而言,陛下应该将兵马分在三面,其一河南颍川一面,其二齐国东平方向一面,其三大河沿岸一面。”
“为何要如此?”陈诩诧异道。
“一面进攻洛阳,一面支援齐国,一面尽可能的阻挠晋国运粮,更要防止晋国突然对我国采取行动。取下洛阳之后,我们能够威胁晋国的粮道,断掉大河运输。另一面威胁河内运输,使得晋国被迫绕道运粮。这样一来,就能够加大前线晋军的压力。同时威胁弘农,使得晋军不得不分兵来讨,此分担齐国正面的压力。”
“支援齐国一路,能够从正面分担齐国的压力,阻挡敌军西路兵马,直接支援甚至有可能会扭转败局。”
“孔明的安排是好安排!”陈诩颔首,道:“切断了晋军的粮道,关中的粮食想要运出来就被迫要绕路,甚至会因此而使得晋国罢兵!不过朕以为还应当增设一路兵马,进攻武关?”
“武关不可!”诸葛亮急忙道:“江北三郡较为复杂,南面虽然有荆门山与虎牙山构筑的江口关,北面虽然有武当等关隘,但是晋国在益州的都督乃是徐元直,此人诡计多端,若是乘机东进指不定咱们还要丢掉三郡。臣以为三郡应当采取据守的方式,至于武关那就要看吴国的态度如何了?”
“吴国会参战?”陈诩诧异,道。
“陛下可不要小觑了周瑜,此人计谋百变,于大局而言他比谁都明白!”诸葛亮道。
“那么朕这就下令?”
“陛下且慢!”诸葛亮又道:“此还不到时机,陛下可命令军队在各处指定集结,但不要贸然行动。”
“为何?”
“齐国与晋国之战是龙虎相争,我们与齐国而言实力不济,太快支援对我们反而没有好处。应当让猛龙拔掉了猛虎的爪牙,咱们再支援。我有预感,晋国渡河之战必然是一场血战!齐国若是战败,必然损失惨重,这个时候再帮忙就是雪中送炭。更能够在战胜之后,掣肘齐国!不至于助虎驱龙,反被虎噬。如果把握得当,将来说不定还能够助虎驱龙,再吞猛虎!”
陈诩这才恍然大悟,连连笑道:“有孔明在,天幸也!”
</p>
↑返回顶部↑